前年被我妈密集组织过。先是过年,让我陪她出国玩。然后才知道是跟一个阿姨和她闺女一起去。其实现在想想姑娘真是挺好的,肤白貌美大长腿书香门第。但是我当时因为种种问题很反感这事。后来那几天玩得不太愉快,我都是一大早自己跑出去,以至于后来我妈的闺蜜圈都传我这人很孤僻。觉得相亲这事还是别抱着试试的心态吧,分了家长都会尴尬,于是联系联系就作罢了。说到底还是没感觉。感觉真的来了,就没那么多理性的思考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能让人来电的人太少了。幸运的是,我还是遇到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久了,我实在没有想到父母可以瞒着我给我准备了相亲,吃了一次饭。饭后聊天,然后微信聊了两次。见面聊天时候感觉到了很明显的目的性,他会问我对于结婚的看法,问我这几年会不会考虑回家发展,十足十是相亲的谈话。算起来,相处的时间很短,对他并无明显好感,并且他的某些特质与我的理想型背道而驰,考虑到他家人对于他的未来生活有急切的期待,我担心听从家人的建议相处试试之后还是没有感觉,会耽误他的时间,所以就和他说清楚了。
记得那天我特别平静,没有心理活动,没有想法,也没有思想包袱,像正常一样的走亲访友,见见面。我们在约定好的媒人家等待闲聊,好一会儿,女孩姗姗来迟,面带微笑,落落大方,推门而入。后来我们就被安排在一起聊天,我是个特别不会聊天的人,问了好多问题,在哪上学、对城市的感觉、工作如何、喜欢什么书、平时有些啥爱好、星座之类的,至今记得她是个修养非常好的女孩,五官端正,不时微笑,讲话清晰直接,渐渐的我感觉到她是我喜欢的女孩的样子。
相亲就是把自己洗干净,打扮好,把自己放在案板上卖,看谁出个好价钱,只要你心理能够承受,你就可以忍住,看着自己的价码一点点的掉下去,最后大家你情我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个子高的嫌你太矮,影响下一代,家里是高干子弟的嫌你父母学历太低,文化氛围不好,有钱的嫌你没钱,没钱的嫌你钱不够多。反正林子大了,鸟都一样,一样的肤浅。我承认我很想结婚,但我决定不再作践自己。
最开始的相亲,就如同跟客户谈判一样。看重第一次见面的质量。沐浴更衣,斋戒焚香。见面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汗流浃背。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个举动。哪怕是相亲的地点,时间,礼物都冥思苦想。话题更是打了几页的草稿。其实,现在发现越怕错就越做错。我是做做做,错错错。太顾及女方的感受,往往会给对方以压迫感。毕竟相亲不是商业谈判,是为了相处。
我个人比较反感相亲,目的性太强。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设心防地彼此问价,比价,挖老底,谈的成算数,谈不成滚蛋。感情嘛,顺其自然当然是最好了,只可惜能否碰上一个他,能平等看待,像一件商品在未包装前一样平等的存在,不加上豪华包装,只是素素地在产品流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