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毕业后在某卫视和报社工作五六年,因为纸媒的转型,在报社感觉缺少动力,今年开始考虑转型。其实,我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寒暑假都是被父母反锁在家里独自完成作业,或者去培训班和在家练习画画和古筝,这让我习惯长时间独处,甚至在出入大学时有些害怕人群。所幸大学同学都非常友善、活泼,让我的性格在那几年得到了缓解。因为喜欢写作,所以选择了传媒行业,工作后做记者,才发现为了完善新闻,在多面采访中需要很多交际方式,在同事争抢新闻线口的时候,也需要很强大的人际交流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当时认为这些是可以锻炼的,所以也不断督促自己去摸索。
感到孤独寂寞是显然的,不过对于我来说,上班何尝不是另一种孤独。至于收入,已经『独立』半年了,还好不是 0 ,不过跟 0 也差不多,时间表还没做,每日的健身计划还没有,跟憧憬中的生活状态相差甚大,做独立开发者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如果你无法自我驱动,建议组个小队,相互监督团队作业抱团过冬,相信情况会好很多——这也是我接下来的计划。
我现在是在家办公,确实刚开始是需要适应的一个过程,能找到属于自己高效的时间会高效很多也会自由很多。状态好的时候多干会,状态不好了,就做些其他事情放松。比坐班高效很多。猫确实会很安静,我们有个小泰迪,比较粘人,喜欢挨着人躺着,倒也不调皮。坐的时间久了,真的很需要一个很舒服的椅子!
自己调节。 把时间分段,一次最长时间,两小时休息20分钟。经常忘记时间,听一些节奏慢的电台。 有人说话那种。白噪音。 实效 40—100分钟,时间长了也没用。换个事做,做点小吃,冷饮。出门走一会。
基本上,这种事情,还是要看机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如果你感觉到某一个压力,说明这个压力,与你有缘。为什么老鹰从来不讨论河流的阻碍,因为河流与老鹰无缘。为什么我们并不明白马云的痛苦,因为他的痛苦应该只有巨富听得懂。
建议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比如说学习吉他,练习书法。或者是读书,可以看一些适合静下心来读的书籍。不过这样子的独处容易闭塞,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交流能力下降。其实这样子的工作环境是很多人羡慕的。怎么自处,就看心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