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要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新衣裳,有种脱胎换骨的即视感。毕竟买新衣服的机会很少。想着,有长大一岁,离自由平等博爱更进一步。小时候,盘算着过年可以收多少压岁钱,虽然一大部分要交学费,剩下的还要被麻麻以各种理由拿去,但是摸到那么多钱,还可以豪气地请小伙伴去小卖部随便吃。而现在,只是个十天长假。还要花两天在春运路上。回到家后,不愿动弹,只想睡到天荒地老。年前家里擦窗拖地洗洗刷刷,懒得动手,毕竟才度10天假,这种强度的劳动比加班还辛苦。七大姑八大姨的焦点已经从工资奖金转移到有没有男朋友上面,我一零分答卷,不好意思地低头被洗脑,女生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全程谁谁谁,成绩不好还没你长得好,嫁了个有钱人,家里几套房。
我小的时候,虽然不是缺衣少穿,但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过年,就是盼着穿新衣,放鞭炮,走亲戚,赶年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过年才又新衣服穿,平时都不舍得买,过年放鞭炮也是一支鞭炮拆成单个放,走亲戚能吃到好吃的。我记得那时候走亲戚都是拿着白面馒头,即使这样馒头都是这家拿来,走亲戚再带着,一箢子馒头走完亲戚都干成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比以前的过年都好,平时想买衣服就买衣服,想吃啥就买啥,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交通也方便了,走亲戚也随时可以去。娱乐活动就更多了,以前也就是看个春晚,现在有了手机,想看啥就看啥,电影也随时都可以看。所以,现在感觉年味淡了。
过年确实是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以前的年有年味,而现在只是拘于一种形式感,并没有以前对过年的期盼与激动了。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总要亲手贴上对联,好像贴上的是满满的对新一年的期望。每次吃年夜饭时都是丰盛的大餐,是平常的日子里吃不到的,是孩子们的天堂。而现在,过年的美食已成家常便饭,那顿年夜饭也没有了特殊温馨的感觉。对孩子来说,过年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对大人来说,过年象征着又老了一岁,早已没有童年的乐趣。对老人来说,现在的过年早不同于以往,不适合他们的想法,也就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过年没意思不是因为长大了。小时候过年是为了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走亲戚有压岁钱,晚上偷偷从家拆点鞭炮点根香和小朋友上街玩,要不就是玩捉迷藏。主要还是小时候物质资源缺乏,就想着过年的时候满足一下自己。有好吃的开心,有零花钱开心,年三十晚上抱着新衣服睡觉更开心。现在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吃的比过年一点不差。也不会为了一件新衣服兴奋好几天了,父母陪伴孩子时间也多了,手机平板人手一部,坐那就是打游戏,也不会东躲西藏捉迷藏了没有了小时候的童趣。
小时候自己的见识不够多,一件小东西就可以开心很久,现在大了见多识广了,那些让你开心的曾经都已经打动不了你。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那些开心的方式已经看不上眼了。而且我们现在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东西了,已经适应这个先进的时代,没有什么能打动自己的东西。才会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的年味。 但是真的让你穿新衣,看电视。你还会满足吗?世界大了,你的心也大了。其实过年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味。
记得小时候什么东西都要票,物质极度匮乏,很多东西只有过年才有配给,所以那时一直盼过年,可以吃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东西。现在是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平时喜欢吃什么买什么,天天像过年。小时候小伙伴一群一群,谁家没有几个孩子,过年聚在一起分享每个人手里的东西,长大了都有各自家庭,每天忙碌不堪,好不容易有了年假,还要走亲访友迎来送往应付忙碌,实在没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