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上海,虽然不在上海长大但是家里人都会讲上海话。现在的情况就是听肯定能听得懂但是就是不会说。从小在家里一开口就被说洋泾浜/微笑,然后就没有开口的欲望了。现在家里人交流全用普通话夹杂着一点上海话,于是现在一点学上海话的语境也没有啊/再见。于是,在家里被家长嘲笑,在学校被同是吴语区的男票嘲笑。嗨啊,好气啊。说多了都是泪。
同样是松江人,不说上海话,和上海同学也说不到一块去,因为上海话听起来总是怪怪的。而且初中高中一直是普通话,感觉只有差生才会用本地话交流……至少在我们这是这样的感觉。而市区的学校,一般都是用上海话比较多的。不过对于平日的生活,倒是完全没啥影响的,没什么社交,也一直生活在松江,上海只是一个偶尔去吃吃东西买买东西的地方罢了。
我以前有个室友,见外省市同学也一口市区上海话,讲的还不是很标准的那种,让人听了想吐,差点被打。这里我默认上海人为祖籍在上海的人。像我这样祖籍在上海县,或是松江青浦等郊区的,我们叫本地人。以前某些地方管我们叫乡下人。
学不会上海话的话,并不影响你是法律上的上海人,但是文化上就不一定了,而文化上的事是很微妙的。你是上海家庭出身,却讲不来上海话的话,让人总归觉着很矛盾。明明应该是文化上的上海人,但是上海文化的一大特征你又没有,被嫌贬也是难怪了。
前女友也是,90后,上海人,从小在上海长大,能听得懂上海话,但是不会讲。交流上没有什么困难,大学里也经常讲普通话,公司里外地同事也很多。只是刚认识时带她去朋友、同学聚会,都要在别人的眼神下解释,她是上海人,只是讲不来上海话。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这真是一种时代的悲哀,一种不幸的 irony, 而不是什么可以称道的事情。试想有朝一日总统一声号令,让全世界通通说英语, 那将是多么无聊和糟糕透了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