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上应给予更多的关心,要注意他们的情绪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弄清原因,耐心细致、合理入理地劝慰诱导。要通过多方面的陶治、帮助,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家庭生活中,要对他们理解、体贴,不要随便责骂。这一时期的青年独立人格的发展,他们企望得到社会家庭的信任和承认,因此要尊重他们的权利,避免约束过多。有关家庭中的大事,也应主动征求他们的看法、意见。
对待业青年的思想和生活情况,要多关心了解,切忌疏忽放任。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现实,认真努力、积极向上地度过待业生活。要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最好的办法是安排他们自学文化科学知识或谋生的手艺技能。要注意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不要过于强求他们接受家长的意愿。有条件的可进行文化补习或职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街道、学校或家长单位举办的各种青年活动。
刚开始待业时,青年们往往满怀憧憬,大有争取到社会中一席位置,一展鸿图的愿望。但随着时日推移,热情逐渐减低,情绪不稳定,时起时落。莫名惆怅、空虚烦躁,不知道如何打发日子。由于精力过剩,有时就不免搞点恶作剧,惹事生非。碰到问题又容易怨天尤人,以至愤世疾俗,自暴自弃,玩世不恭;甚至有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轻生念头。
求知欲强,精力旺盛。世界观趋向形成,但思想多变。由于心理水平、知识经验的不足,不能完全适应生理上的急速发展,易使身心失却平衡。情绪情感常表现出不稳定;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辨别力不够,认识上以带片面性和表面性;意志行为独立性较大而不善控制自己,喜欢感情用事,有时表现出不够理智,心理冲突也较多。
从学校阶段进入待业阶段,生活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天天紧张的学习生活转至无目标、无具体内容、无所事事的待业生活,难免会感到不适应。闲闷无聊、没有着落的处境和迫切期待工作的心情产生了矛盾;理想、愿望与客观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有的待业青年常容易产生如烦恼、忧郁、消沉、沮丧,急躁等各种情感情绪反应,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起居活动。加上周围的人有时又不够理解他们,由此更易引起一些矛盾冲突。这都不利于待业青年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