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太多。期望减小。
淡化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的。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人的生活越来越物质化,对于传统的风俗习惯已不像原来那样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淡,一根电话线,一个鼠标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这是科技的进步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泊的原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我们感受着这种新鲜的刺激,对于中华民族固有的节日文化形成了无形的冲击。
年里每一天的吃喝穿用都如此相同,又如何凸显年的不同,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消减了年味的与众不同。
人们变的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了,所以年也就复杂了,所以年味就被冲淡了;现在做什么都要向钱看了,就连感情都用钱来衡量,何怪乎年味无味。
我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的原因是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的心里都被功利性的东西占据,努力赚钱成了首要目标,过年、走亲戚、老友聚会这些都是只有味道而不没有实质利益的事情,慢慢被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