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们班评助学金不是很公平,大家其实都是看人缘。有一个童鞋她爸爸在那种矿山上打工,现在整改,失业了。有一个哥哥,也在打工,只能管饱自己的样子,反正她读书现在只要是靠爸妈,爸爸失业了,一家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好几次差点就辍学了,上学期连生活费都凑不齐给她,这学期学费也是跟亲戚借了又借,勉强凑足的。她学习不是太好,有时候为了兼职还偶尔会逃课,因为她需要生活费。她申请了3年,只有今年评上了,我觉得这种情况如果年年拿特困有人有意见我能想通,但是,只有今年拿到了。以前连贫困生都没选上。
是的。先说我们学校,一群拿着苹果手机,拿着苹果笔记本的人,揣着不知道从那里开的贫困证明,争着拿助学金。拿了助学金之后呢?出去挥霍。有人为了争夺那几千块钱撕破脸,吃相难看至极。而真正家庭贫困的同学,因为没有开到贫困证明,只能看着别的“贫困生”拿。曾经有几个外班的“贫困生”拿着刚发下来的助学金去吃巴奴火锅,被辅导员逮了个正着,简直不能更爽!我基友的学校,当年大一开学第一天,班级组织班会评定贫困助学金的时候。他们班几乎每个人都上台演讲,讲着讲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演讲内容无非就是家里多么多么困难,简直就是一个比惨大会。然而实际情况呢?很多人都用着奢侈品,每天消费不知道比别人高到哪里去了。
我从不喜欢和那些不穷的同学地去争助学金,也不希望那些不穷的同学和穷的同学去抢助学金,有些同学家里是真的穷。但是争夺助学金而把同学关系搞得僵化确实挺不好的。
有过反感,从班里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话语权把这笔钱用在家庭条件真正不好的人身上,哪怕他们买电脑考驾照报辅导班,我希望他们可以通过短暂的帮助,靠自己长久的努力,跳出拮据的圈子,以后也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知道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背后,支撑着的是一个家庭,更为拮据的往往是辛勤劳作的父母。在一定层面上,钱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但人在做,天在看,那些家庭没那么困难甚至根本不差钱的那些人,当你们拿到本不该属于你们的助学金招朋引伴,去花天酒地的时候,当你们用那笔钱换新手机新电脑的时候,当你们游戏充值一掷千金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你们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是在多么挣扎的读着这个大学,多么艰涩的继续着他们的生活。你们可曾有过一丝愧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还好吧,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申请的理由,也能被挖出申请不了的嘈点。在学校总能发现那些申请了物质帮助的人过的比你好,玩的比你嗨,日子比你滋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念,有的人各种方法拿到钱请客吃饭带女友云游四海,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没办法去鉴别甚至改变。钱能给得了短暂快活,但给不了一个人的思想和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