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小时候的过年真好,年味真浓。那时候由于穷,是计划经济年代,老人怕过年,由于生活困难,大集体,一家人忙活一年也就挣一二百元的钱。小孩盼过年,过年又杀年猪,放鞭炮,吃肉吃好饭,好衣服倒下来论谁穿。更盼的是年初一天不明,就急忙去给长辈拜年,长辈给红包,也就几毛钱。跑了许多家,长辈总共也就给红包凑在一起有几元,那心里美滋滋的,盘算着买什么好。现在日子好了,天天鸡鱼肉肉,天天象过年,新衣服也不稀罕了。城里,农村再也找不到儿时过年的滋味。
说真的,小时候的年味完全找不到了,主要是物质方面。小时候,对过年赋予了太多的期昐。因为在秦岭山区,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比较贫困,能吃顿好饭是期盼已久的事情。本身就特别喜欢哪家有婚庆嫁娶,小孩满月,寿宴或建房上礼等习俗,人多热闹,我们小孩子还能坐席吃饭。但是父母对这些事情还是有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在往来礼金方面,对于钱紧的农村家庭来说,着实难为的很。但是现在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吃穿根本都不愁。
大年初一,每个孩子无论大小,肯定穿新衣服,但是对衣服的品质款式倒是不怎么挑剔。成品比较贵,大部分都是家长去买布料,领着孩子去裁缝铺量体制作。男孩子一般就三种颜色,黄,蓝,灰。女孩子倒是艳丽,红,黄,绿,蓝全有,衬托的很喜庆。
鞭炮噼噼啪啪响起来的声音,街上玩大头灰灰的,抬花轿的,走高跷的现在都没有了。为了环境,我们这边现在都禁止放鞭炮了,年30少了鞭炮齐鸣的响声,那里还有过年的味道。现在的过年,对于我来说就是放假和花钱。
寒假作业。图文并茂的寒假作业,玩兴正浓的我们,不到收假的前一周,一般是先不理会寒假作业的事情。为了不罚站,硬着头皮也在去学校报名的前一晩加班完成,这已是大家的通病惯例。
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现在对过年的期昐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全家去海南度假,出国旅行,国内自驾游已成为主旋律。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年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