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童年,我的少年,乃至高中时光,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我的父母,而是我的外公。非常非常幸运,我外公是一个善良、坚强而又有韧性的人,同时他把这些品格很好的传递给了他的外孙。我外公很多时候都是我的人生老师,也是我的好友;始终不能适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原来总是空牢牢的家,突然多出了几个人,总是不那么感觉舒服。也始终不太理解为啥很多大学同学可以和父母每周甚至每天和父母打个电话,我不知道他们在聊些什么,又会聊些什么,又能聊些什么。有次和好友聊到这个问题,我同学说你这和你父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嘛。我顿时寒毛颤栗,对啊,中学时一个月偶尔还会联系一次要点钱什么的。大学后,由于不怎么需要给他们要钱了,于是每个月联系的必要也都没了。可是这能怪谁呢?怪我吗?我甚至能和陌生人攀谈很久,但是对于那个遥远的亲生父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现在是个活泼开朗的小逗比,同事说我抗压能力很强。目前已经通过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了,明年应该就能成为注师了。没有谁规定留守儿童一定要怎样,希望大家不要被刻板印象限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有2年的时间很消沉,后来看书看到3句话“世界一定是公平的吗?”“努力就会有回报吗?”“别人一定要对你好吗?”之后我就慢慢释怀了,没有谁能跟你保证什么。毕业后,经历了一场霸道总裁爱上我无缝对接奋斗的狗血剧情,差点被小三。
因为小时候缺失的爱,在我起初不上学的时候去工作以后一直没什么安全感,会去讨好所有人。因为从小不被人喜欢,所以特别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不敢做可能会让人生气的事,不敢跟别人发生冲突。很多时候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让别人失望,现在也还是不太改的掉。因为没有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拿到工资以后什么都想买。没吃过的零食、笔记本、衣服。
看到爱的场景,被人关怀后的总是特别容易感动。也许很少有人可以理解,为啥我看到父母带着小孩一起逛街,看到地铁里小孩儿抱着父母腿撒泼哭闹我都可以呆在那儿看很久很久。因为我从来不曾经历过,不知道听父母讲故事,给父母撒娇哭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每每看到就感觉那些小孩好幸福。
作为留守儿童我知道孤独的味道,我也很敏感,这些东西让我不想再让别人经历所以我很善良,我也很能忍,没有过不去的坎,累的时候我就想想父母,想想奶奶和叔叔,我就会很用心的工作,留守儿童让我更加自立比我的同龄人成熟。
明明缺乏爱,却从来不敢也不会去索取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20年以来送出去无数生日礼物,帮人组织过很多次生日,自己却从来没过过一次。有时好友问起,总是一句还早着呢,到时候肯定喊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