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小故事吧,一同事,大我四岁,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像个小女孩儿。她和我室友关系很棒,她结婚,邀我们当伴娘,后来接触就多了些,也会一起去玩儿。有天下班,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很开心地叫我,出来唱歌呀,来嘛来嘛。正好我一个人在家闲着,就去了。一共五个人,我们两个女孩,她老公,和当时的两个伴郎,虽说都认识,也不是太熟。唱得倒是蛮开心,期间她插科打诨,很是有趣。出来已经十一点了,她挽着我往外走,说开车把我们都送回家,她老公就开始安排我们和两个男生在后座怎么坐。她听都没听,就数落起老公来:怎么能让人家小姑娘和他们两个坐后面呢,又不熟悉。你去你去,你坐后面。回头拉拉我,来,跟我坐一起呀。说着眯眼一笑,眼睛亮亮地眨。嗯,有个非常有教养的朋友,大概就是这样:你觉得Ta心里住着个小天使,蛮温柔蛮温柔,闪亮亮却不刺眼地,一点一点透出光来,一点一点地温暖着你。Ta呀,值得拥有那么美好的世界呢。
工作原因接触到的土豪青少年比较多,非富即贵。大多数行为与常人无异,不过见识的确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有教养目前只遇到两个,一个 无论任何时候都会给身边人让路,自动退到身后,电梯、楼梯口、门口几乎每次都是。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般人的不可企及,他的行为无意识的,而大多数人则是有意识才可做到,大约是从小深受家人影响。另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更体现在为人处世上。礼貌,发自内心的对人尊重。本不值得一提,但临出国前还专门say goodbye。
对服务员说谢谢。给女生拉椅子,开车门。为走在自己身后的陌生人挡住要关上的门。开车礼让行人。这些都不算什么,稍微有点家教的人都能做到。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有一件事让我震惊了。每次去健身房,递给前台小妹健身卡时,他都是双手的。并且附带微笑。
你可以很惬意的和他聊天,他是最舒服的聊友。知道的,说一说,不知道安静听你说。刚刚见面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人形的图书馆,看起来很高冷。后来熟了才觉如沐春风。他待人真诚,又有尺寸。在我看来他行事是随心所欲的,但是又有规矩。
尊重他人的情绪,不滥用同理心。也就是说,我很难从他们口中听到“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种话。所谓切肤之痛,切在我肤,你怎会痛?万箭穿心,都是没人可以替代的体验 - 他们深谙此道。
优雅有教养人士中的大部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生命力”,若有外来压迫和竞争则只能乖乖束手就擒的即视感;少部分既优雅、又有生命力的人士,非池中物,心思缜密,其内心难以触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