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脱逃一般最容易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一个是春节期间,因为想家;一个是酷暑三伏,因为劳动工作太辛苦。在户外劳作的脱逃成功率很高,在高墙内的则比较困难,翻墙、扒车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但是脱逃之后很容易被抓回来,因为越狱犯最大的问题是身上没钱,你总得吃饭吧,你要吃饭就得作案,一作案就暴露了。我所知道的最成功的一次越狱,是一个东北的劳改犯,扒车越狱的(躲在运输卡车车底的轱辘上),他成功逃到了东北,很多年都没能抓回来,后来在著名的某一轮冬季严打中被重新抓获。他能成功脱逃的关键是,家里人在送进监狱的棉袄夹层里藏了一万块钱。
我所在的监狱是位于江苏省的一家大型监区,最早的时候这里勘探出了丰富的储煤,就建造了一个监区,让需要劳动改造的罪犯(简称劳改犯,下同)来做矿工,所以这个监区最初的名字叫“竹箦煤矿”,然而没开采几年,煤采完了,地质部门被“咵咵”打脸,但是监区不可能随便撤销,农业活动成为了之后主要的劳动改造模式,所以这一带的监区往往又被称为“劳改农场”。后来国家开办了一批工业企业,集中在纺织、铸造、水泥等行业,企业的好处是可以建立封闭的监区,因为户外劳动极易发生脱逃越狱,后面会说到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越狱事件。
监狱的监管制度经历了一个由松到紧的过程中,从最初的三天两头发生脱逃到现在只要发生一起事故直接问责到监狱长当事狱警就地免职。户外劳动为主的时候,大量的劳改犯在农场内劳作,和监狱的狱警、合同工及其家属有着大量的近距离接触。(当然恶性罪犯和重刑犯会有专门监管,负责这一块监管的中队叫“严管队”)一些劳改犯甚至会在工歇的时候跑到学校里来和我们一起打篮球。以至于我对这些劳改人员一直有着很不错的观感。偶尔也会有治安事件的发生,以盗窃为主。
早期,狱警管理劳改犯,难免使用一些暴力手段,狱警是不能配枪的(配枪的是负责岗哨的武警),但是都配了电警棍,那玩意招呼在人身上的滋味是真不好受(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小孩子还是不要随便摆弄大人的东西为好 ,我见过劳改犯被电的鼻涕眼泪横流哭爹喊娘求饶。现在基本上不再有这些现象了,你还得经常给劳改犯做心理建设,生怕他们出点啥问题,劳改犯要是生个重病,待遇比狱警都好,监狱长都会亲临探望,现在的监管制度下容不得出一丁点问题。
所有的犯罪嫌疑人一经法院的判决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犯人,这些判好刑的人在看守所叫“已决犯”,她们是不能和没有判刑的犯罪嫌疑人关在一间号子的,看守所每月的5号送一批“已决犯”去监狱。所以每月的5号就是监狱的进“新收”日。监狱有5个大队,每个大队分两到三个中队不等,其中的2大队1中队是监狱里的“新收”中队,所有的新进犯人都要到这个中队接受三个月的“新收”教育和“新收”训练。
在大部分人眼里,坐牢的人肯定都是十恶不赦,都是不可原谅,都是坏到极点的人,其实不然;央视曾播过一个电视连续剧《女子监狱》,我相信大部分不了解坐牢为何物的人都是通过这个电视剧来了解监狱,来了解吃官司的犯人。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现在没钱的人、吃不饱饭的人、没地儿睡觉的人大把,我想如果真是这样,监狱门口可能会排起长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