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那会迁出户口的时候很高兴的,因为你将成为市民,脱离苦海,现在年纪大了就想落叶归根。其实,这都是国家的户籍制度不完善惹得祸。以后统一为居民,维持原来的现状不变,想继承承包权的继承,不想再承包的(估计很少,因为是免费承包的,这套土地分配法很奇妙)交给集体或送给想送的人,目前最流行的叫流转,其实是二次转包,以后得发展方向是大承包地主模式。最好的制度是放开,允许城里的人去农村居住,享受充分的迁徙自由。
我们一家人户口早不在农村了,但是田地和山林还是划分给我们的,因为当时分地时是按当时的户口划分的,现在土地都是永久的,新生儿不再划分土地,已经划分的土地也不会收回因为很多土地被拆迁的时候给补了大量的赔偿款,不可能你的土地卖了赚钱了,别人的土地以后又重新划分给你或者你的后代,凭什么?从现在开始永远不再有划分土地这一说了,不像以前几十年按户口人头重新划分一次。
农村集体土地已经确权颁证,大多都承包到户。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是分开的。
土地是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可以继承,可以出租给别人种植。宅基地也大多有证,林地也有颁证。
如果家里拿到证件的,国家前几年就立法通过,家庭承包权延长70年不变,有证的都是你家的。
有些地方有所谓试点,要留意本地政策变动
我们哪里可以继承,包括不是本村的户口也能继承。其实我们那才把土地分完。其实也相当于没分上面的政策是父亲传子女,没儿子,女儿也能继承,儿女都没有的可以给侄子。反正就是以前土地不变继续30年,自己随便分配。到后面30年以后就在说,跟现在的房产证年限是一个意思。
目前这种情况就是给自己比较近的亲戚种,就是后遗症比较多,第二种就是出租给村子里的人。我村里有个人一家七八口人的地。没有儿子,姑娘都出嫁了,目前就是一个老太太活着,现在就是几个姑娘轮流,老太太一家一年,在谁家谁种着地。
公公也为这事烦过,二十年前户口迁到城里,土田和自留山保不住,后来去土地局找土地证,还不让查,后来上访到市里才重新补办土地证,过年时把证都拿回来了,带着孩子们回一趟村里,让村里人见见孙子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