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广东揭阳,潮汕地区,元宵节那天晚上我们有一个“看新娘”的习俗(仅限于少部分地区,有一些是跳火堆),上一年新婚的家庭会大开家门,摆上甜酒和糖果,新娘穿上新娘装,村里的小孩子们会提上花灯到新婚家庭家中,说上几句吉利的祝福语,主人便会请孩子们喝甜茶和吃糖果。有一些比较爱玩的孩子便会再调侃新婚夫妇几句。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气氛越来越淡,不过这个习俗至今流传着。
我的老家山东烟台,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算过年,陆陆续续开始蒸饽饽,包子,年糕等等。过年那天早上吃油炸食品,中午炖大骨头吃米饭,晚上水饺,半夜年夜饭丰富有芋头(余头),有南瓜,有鱼,这都是必上的菜。半夜十二点开始发纸祭祀老祖宗,祭祀老天爷,祭祀完成开始吃年夜饭,小时候挨家吃吃饭天亮拜年,很热闹,不过现在感觉没有年味了!
我的家乡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过年时,我们都喜欢成群结队游山玩水,十分喜庆。这个风俗虽然不算绝无仅有,但是那种喜庆的感觉,真的不是随便玩耍能得来的。一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保持着这个习惯。
坐标山东,除夕和初一,有许多禁忌。如除夕夜不能高声说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出嫁的姑娘初一不能回娘家,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除夕和初一打碎器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要赶紧说“岁岁平安”来破解;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会一年麻烦不断;初一不兴扫地倒垃圾,怕的是将财宝一起扫出门。
家是闽东的。要说独特的风俗可能说不上,并没有体验过其他地方的春节。春节的时候会邀请戏剧团来表演,基本上在农历初3到15左右会到,演出时间为五天左右。剧团到了以后会有一个非常传统的仪式,就是剧团会有几个人打扮成八仙,在前面引路,队伍后头是四个人抬着一个轿子,里面坐着财神爷(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应该是财神)。一路敲锣打鼓,就迎入戏院。然后当晚的第一个戏就是迎财神,财神会祭天拜地(具体怎样其实也忘得差不多了),最后会拿出一个大金元宝,传递给台下的人,一路传到二楼放下来的篮子上,吊上二楼,贡在桌上。接着才是正式戏曲表演的开始。
我的家乡古赵的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扔愁帽”风俗。扔愁帽大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各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