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内蒙古四铺村的亲戚家住了近一个月,当时因为听不懂方言就闹过笑话。那时大约六七岁,还没有“广泛地”接受过方言。定蒙地(方言,意为突然)听到方言,还有些不适应。记得村里一个嫂子第一次见到我时就说:这女子(女孩)长得挺袭人(好看、漂亮的意思),看捏(人家)奶(那)猫呼噜噜(形容眼睫毛长)的眼真酸真(好看)。然后,一帮人不仅上下打量着我,还不停地哈哈大笑。我看见众人都笑,猜测说的话,感觉没有好听的话,那一定是骂人话。于是,纵目葵葵之下委屈的大哭起来。
1:啃求不动 要求你啃 2:甲说:“我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好安逸哦。” (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甲的作业错了很多)乙说:“哪个喊你三毛拷勒两毛拷就写完了哇,这哈子安逸了噻,要吃回锅肉了!” 3:甲说:“你今天不去跳舞了呀?”乙(很生气)说:“我今天要去跳陆(六),你去不去嘛?”
我们这有句方言,鸭母听雷公,意思跟对牛弹琴差不多😁再来一句,耳聋听柿红,因为方言里耳聋跟柿红的发音相近,但又有区别,假如你不注意听别人讲话,听错了,别人就会说你耳聋听柿红。😁还有一句女山丫仲,说的是你长的真好看。😁
我说的是闽北语!!!有意思的句子好多,随写几句,如:
馌粉找伓着头(吃米粉找不到头端。比喻事情麻烦,找错头)。
塑佛塑出屪(塑佛工匠为了让佛像明显为男性佛,给佛像塑了个阳具)。比喻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赤峰市,受山东、河北、山西移民文化以及当地蒙古族文化影响,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举例来说,在自然方面管太阳叫老爷儿,今天叫今儿们,前天叫前儿个,傍晚叫后晌。
我的老家河北保定,给大家来一段,“赶明儿劳,咱俩去梨花园玩其, 扯着手走蔫一点儿, 走着走着就脑袋揍白俩。”翻译成普通话版是“明天咱们去梨花园,手牵手慢慢走,走着走着就白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