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喜欢读书,没有什么物质上的追求,真的,二十来岁的时候过年我都不买新衣服,小青年们追求的摩托,大哥大,我自己也买的起,家里人也说给买,都没要。我只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书,自我标榜在精神世界里沉沦那个时候并不喜欢赚钱到成家立业 ,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老人老了以后,我现在就是刚从医院回来。老人的身体不好,今天去医院做检查来。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想让自己的老人孩子过的更舒服一些的时候,以前那种我赚的少,但是可以花的少的观念直接站不稳了,我想有钱,并不是多么喜欢,一个二十年的同学说我骨子里有清高,根本不是现代人等等,他说我根本瞧不起钱,那么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和我一样呢,我觉得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之所以迷茫是他们被社会家庭赋予了太多了期望,自身背负了太多的责任,自然就产生了很多的欲望,再加上,年轻人要么刚开始打拼,还在头破血流,要么未到高层,不上不下卡的很难受,继续,或者不继续,是个问题,所以就迷茫。
同样,我也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迷茫期。虽然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为什么还是很迷茫呢。因为首先大家都明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成功与否不确定。然后只是知道的是这样会吃很多很难受的苦。最后就是不得不说下人对未知的恐惧感了,大多数人都想过确定的生活,拿确定的工资,去为能够确定未来的而奋斗。但最矛盾的东西也恰恰在这里,年轻人对社会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所谓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只能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迈着,然后在路上一次次跌倒,渐渐的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选择的路表示怀疑,于是在周遭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时候,大多数年轻人会做的是驻足观望,从这个时期到自己真正又开始迈向出发的时候,我把它叫做迷茫期。
没有发现自己的实力配不上自己的想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却越来越慌,没能力应对生活,还不知道从哪开始提升能力,建议自己静静的呆一段时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好好了解一下自己(多看书多看报少玩手机少睡觉),想想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真正想做什么,然后大致规划一下,一点一滴的做起,让自己的步伐跟上自己的想法。
因为人就是很容易迷茫,不只是九零后,我小学时迷茫,初中时迷茫,高中时迷茫,大学了还是迷茫,我的理想不是具体的工作,几乎没有理想。我也不喜欢上班,觉得上班就是对自己劳动力的压榨,也实习了两次,每次都只更觉得自己不喜欢、不适合上班,大四的时候没有考研,毕业了的时候确定了只有考研才是我最终的出路,所以还是需要时间。
做的太多,能做的又是很少,如果都能看到远方,我相信人生不会迷茫的,当然在需要的时候,有引路人是最好的,可能谁都没有那个条件,但是如果有,那么就赢了。
眼高手低,急于赚钱,没想过积攒人生经历与阅历,总觉得别人都是容易的,比来比去,就没反问自己:我有什么?我有什么别人没有的?别人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