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不生意不买卖,靠打工挣钱,深知物力的艰难,不能不做节俭的功课。有的收入并不算高,可人家总是衣食无忧,大人孩子穿戴非常整齐,人情礼节的来往从不饥荒,夫妻从没为钱磨叽过,家里总是欢乐喜庆的气氛。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没有家庭的负担,我上海几个同学月薪一万多,生活的很小资,但是现在也开始节俭了。因为他们要考虑以后了。买房要不要钱?结婚有孩子要不要钱?孩子上学,家里的各种花销要不要钱。
都是苦过来熬过来的,自然也就更珍惜已有的一切。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是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转而成为一种标志。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不朽篇章:“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他们从那个困难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有刻骨铭心的切实体验。
有句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我身边的长辈,即使再有钱,也是越来越节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