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关系,一个点定周围一片,把函数用到里边,例如说,北京,北纬34,东经120,以这个点为基准,周边辐射,另外,培养自己爱国情怀爱家情怀,故乡情怀,自己县的经纬度要知道,我高中地理就是这样子,我们是三省交界,中原腹地,北纬34度12分到45分之间,东经112度左右,你会发现往北是山西,高中中国地理山西煤矿,黄土高原的治理,三北防护林,东边的太行山,河北的大平原,南边的豫西山地,再往南湖北湖南,往西陕西军工,河西走廊甘肃治沙,往东洛阳郑州,铁路交通出来了。仅供参考。
在例如说,新疆乌鲁木齐经纬度,我记不清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辐射,中亚地理出来了。从生活中发现书本上讲的知识,什么气候,植被林带,以自己亲眼见到的为例,我家乡大多是杨树,槐树,秋天要落叶,树叶比松树叶子大吧,那就是落叶阔叶林带,其实很简单。不要死记硬背,不然不能保证考场上记性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失去。13年文科高考生路过
在对地理教科书进行过一定的学习过后,寻找相应的书籍,此处的相应最好是对着具体的知识点来。如第一章的天体运动,你就可以找天体运动的书来看看,但不必深究,毕竟你只是初学者,了解个大概,存有敬畏之心,你就走在了很多人前面。这是在一个基本知识架构搭起的基础上的一定丰富,并且留下了进一步丰富的内心容量。
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结合课本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架构。此时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或者是自信过头觉得地理不过如此。但是,沉下心认真看每一个章节,结合地图构架,相信你会觉得很多信息书上都没能够完全解答你的疑惑。但是只要背记理解书上基础知识,应付考试还是绰绰有余的。
地理其中的道理是有规律可寻的,譬如海拔毎增加100米就意味着气温下降0.5度、降水增多30毫米,所以看地形图可以了解到自然环境,从而增强对经济潜力的判断。学习地理就是要把地图看活,把各种信息溶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中主动思考。比如看到路边的石头思考这是哪种岩石?怎么形成的?爬山的时候思考:这是山谷,那是山脊、鞍部,这是背斜,那是向斜成因生是什么,过程是怎样……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其实地理整个学科都可以内化为你脑海中的一个地球仪。细看,有山河,人,城市,再看有人的活动由之而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到这个地步,面对地理考试你会感觉地理知识全在你鼓掌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