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话,在回来的整个路程中我们都心情沉重。尽管我们了解的情况或许会有偏差,但是贫困乡村和小学正面临着被公益捐赠“侵吞”的危险。一方面,在没有资源互通的情况下,过多的公益物资被运往目标小学或乡村,因而导致一些地方收到的公益资助超出了其所需求的量,而一些没有受到关注的小学或乡村也被忽略了,同时,现阶段物资捐赠更多的是较为粗矿的,一大批物资运到这里,志愿者签单走人,从此再无往来,没有相应的志愿者来告诉接收物资的被捐赠人应该怎么处置这么多的物资,物资的捐赠不是同情,从天而降的物资则会让被捐赠人产生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我贫穷你理应为我捐赠东西”是不对的,物资的捐赠也应该是平等的,我为你捐赠,同样,我也收获你带予我的激励和感悟,甚至这样,只有基于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效的捐赠机制。
对我来说最糟糕的不是不能洗澡,不是白天没有电,不是厕所脏的受不了,而是上厕所有孩子偷看!某天,我趁孩子们上课去上厕所,一群不听课的学生不去上课,在学校里捣乱。我本来穿过校园的时候,他们在一旁玩,没有在意他们。进了厕所,刚站在坑上,一抬头看见旁边的废旧楼上有人影闪过,厕所还是露天的,所以在楼上能看见厕所里。我觉得不太对,赶紧出去,出了厕所门,看见有四五个孩子就在厕所大门对面,我又抬头看了看废旧的楼,果真是有几个人在楼上。当时看见这一幕,我真是震惊了,站在原地愣住没动,然后竟有他们一群的男生从隔壁走了出来!农村学校的厕所,他们可以从隔壁的短墙上看见一切!我当时真是吓傻了,感觉自己被围攻了。
怎样合理的分配这些物资成了他们面临的难道,也没有人教他们怎样面对这么多的捐赠物资,就像从天而降的礼物眷顾他们一样,起因是因为他们贫困。久而久之,为了分配物资,村民之间渐生矛盾,为什么你儿子分配到好看的衣服我孩子却分到了破旧的衣服,是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分到的都是最好的东西而他不喜欢的孩子只能分到不好的东西?到了后来,捐款资金也成了很大的矛盾点,有人怀疑那一大笔捐款资金被老师侵吞了,因为物资和捐款,村子里矛盾重重,村民彼此怀疑,孩子也不想上课了,而时而会有一些机构则邀请老师们带上学生去参加公益活动,没有老师上课的学校也只有暂时停课。
我通过这几天的支教活动,发现这的大多数孩子以及家长对学习的认识不是太正确,好像一切责任都是学校的。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家长对学校的一些看法,大多数都说学校的老师不好,结果导致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然而很少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学校认真的学习。在家访中,也去了两位学习好的同学家里,从他们的爸妈口中得到的完全是不同于其他家长的答案。他们都是说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刻苦,努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余时间还看一些课外读物,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于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原因吧,不太清楚准备的内容,虽说同事告诉我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但刚开始老觉得自己准备的挺充分的,没有东西再去补充。直到看到云燕写了那么厚的讲义,才去考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不是有问题,那时才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急忙去补充自己的空缺,在这里向支农队员说声对不起,没有很好的将工作准备充分。如果以后我们有机会在合作,定会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完成工作。还有就是文艺联欢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大意被小狗咬了一口,给大家又添麻烦了。
我们支教队员自己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和孩子们之间的问题,结果可以说是让自己的整个支教活动过程不是很开心。尤其最后几天,问题更是严重,孩子们也是淘气不听话,大家发脾气的频率也提高了,可效果还不是很好。我想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那几天工作量大,每天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因此根本没有精力去处理好那些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没有真正的去了解孩子们想要的东西,而是按我们的思路去处理了一些事,结果是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