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就是红白喜事的宴席啊,我们这边,结婚或者孩子满月这种喜事的宴席,都是根据自己家的条件,合理安排宴席菜品的档次。条件好的,所购原料档次高,做出来的菜品也就高大上。白事有本家族的“管事”的张罗,从灵车雇佣到殡葬用品及出殡后的宴请等标准,都是按照本村的统一标准来,不能高出别人家的标准。这样一来,家家基本上都一样,就没有了攀比现象。宴席上剩下的菜品,一般由本家的拿着器皿等将同一菜品归拢到一起,然后街坊邻居分开消化掉。所以,我们这边宴席基本不存在浪费情况。其实,要杜绝浪费最好的办法就是少一些攀比,菜品适量够吃就行。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浪费。
不知道别的地方,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人情往来很是频繁,所以也是经常参加的红白喜事宴席。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农村宴请宾朋都是自己购买材料,雇上专门从事红白喜事宴请的厨师,到村里现场制作,在保证了所用材料新鲜优质的前提下,亲戚朋友也不用多跑腿。剩了的菜品都会分一下,拿回家。所以在我们农村,宴席上的剩菜基本上没有浪费的现象啊。
我觉得吧,这东西完全靠个人的自觉性啊,大家多吃点就没事了。其实在我们这边。酒席上真的剩不多东西,大家说说话,聊聊天,慢慢地就吃完了,即使吃不完,主家也会收拾好,然后分给别人吃的。
办酒席这事儿花的多少,是主家自己掏腰包无可厚非,再说以前曾是你给我送礼,我在还你,礼尚往来,越办越大,所以就比着来吧,逆转是有占难度。约束和自觉相结合,国家加强管理也起一定作用。
浪费?在我们这边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在你还没有吃饱的时候就已经有好几个大婶出现在你的身后,他们个个手里拿着塑料袋,焦急的等待着你放下碗筷,然后他们就开始装袋了,哈哈哈。
其实,要想杜绝也简单,得有人挑头去做这件事,比如谁家建了新房也不请人。谁家有百岁老人去世也不请人,自然办喜酒就没人了,但如果这样,礼仪之邦的规矩就破了,想想也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