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兄妹三人缺少照顾,父母都要忙农活儿,所以我就寄居在外婆家,直到上学前班才回到村里,所以我幼年跟父母的互动很少,能回想起来的日子,都是一些片段。进入小学以后,经常在青黄不接的春天,连馒头吃不饱,至于零食和玩具乃至零花钱,想都别想。直到上了高中之后,家里的经济收入才慢慢上来,生活中少了很多不便和屈辱。
解放前的贫穷,我也没有体验过,那是一种既没有物质,又没有地位还没有人格的苦难,那种苦难只有老辈人知道。但六零年的低指标我们是经过的,那时候虽然解放了,新中国的人们政治上彻底翻身,不再受剥削和压迫。但多年的战争,侵略者的掠夺,造成了我们基础上的一穷二白。
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从家里拿了30块,那大概是两个月的菜钱,在宿舍里被人偷了。于是一两个月就没吃菜。读大学的时候,也有断粮的时候,有时候一天都没吃一顿饭。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工作后,记得有一次钱花光了,还没到发工资的时候,就挨饿了一天。
贫穷带来的压力,使得孩子更易焦虑和不安,他们患有情绪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比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更高,也更易物质滥用。贫穷常常使孩子对自己抱着消极的看法,自信程度较低,更容易产生低自尊。
那个时候,一年才可以吃几次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买新衣服。冬天,要穿棉袄,新买的外套穿在棉袄外面,等天暖和了,还是穿这样的外套,就显得无比肥大。所以,衣服总是不合身,但是身体在疯长,很少注意这个问题。
我小时候在农村,每年冬天,家里的小麦就不够吃了,需要搭配各种杂粮。玉米、高粱、红薯面,都和小麦面一起,做成杂粮馒头。所以,我现在在超市看到那些精美的杂粮馒头,一点都提不起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