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原因(前面有点长我怕你们不看要不这部分我简单写点哈)。家庭、亲属的非正式社会控制由于个体的空间流动而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正式的国家压力,后者比前者更加冰冷并且不可置疑;个体的陌生人、半陌生人交往也越来越多(职业在个体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个体的言语、姿态、行动等等方面都必须按照社会允可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前面所说,现代性社会崇尚个体努力和后天成就,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按照社会和他人的期望调整个体目标,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职员面临升职加薪压力,教师面临科研压力,作为大龄单身男博士,面临发论文和找女朋友的双重压力。总的来说,社会期望比以往更大程度的成为个体的目标,这是一个难以逃脱的牢笼,大部分个体都将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内化了,但或多或少(尤其是年轻人)都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
就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纵向流动)角度而言,现代社会也将更多压力赋予每个个体。现代社会中,财富和职业比出身和血统更为重要(当然有富二代等问题,但此处我们只讨论更普遍更宏观的社会事实),也就是说,先赋地位趋向于被自致地位替代。原来封闭性的社会体系原来越开放,社会资本和权力随时实现再分配。于是,社会崇尚个体奋斗,但社会开放当然就会导致很多人随时面临资本丧失、地位下降等等风险。于是,有的个体生活在“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个体奋斗压力,同时很多个体面对的是各种风险,时刻处于不安全感的压力之中。
我们出于对于身份的认定或者某种幸福生活取代去创造了一些需求,一些时尚标准,一些生活方式,这些本来是为我们的精神需求服务的,但是问题在于消费主义的力量,使得整个逻辑颠倒了过来,那就是,这些需求,时尚标准,生活方式鞭策着我们努力赚钱消费,以至于我们能往这个随时变动的标准上靠。当然消费主义的力量远不止如此,上面只是个简单例子。更严重的在于,我们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角色,人情界限,甚至于价值观共同体都逃不开这种文化中间品的衡量与冲击。
相较于过去那种鸡犬相鸣的一个村庄大家都认识、都互相帮助的日子,现在我们已经很少会有这样的一个充满归属感的集体。尤其是随着明确的社会分工,人们不再需要仰赖于集体来生活,便利快捷的社会服务可以让一个人过上完全不需要与他人沟通的生活。缺少归属感、缺少与其他人的交往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压力源头。
现代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点则是消费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不仅是买买买,更是“我买了这个哈哈哈哈哈我变成了一个这样那样的人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加剧,人们更容易通过消费来获得自我的肯定。而这样的消费所带来的压力真是不言而喻呀。
分工明确,人其实是被物化了,说白了就是把人当东西使,所以啊,上班时,你不是你,你就是个物件,不需要有感情,也缺乏和人的交流,只需要发挥功能——对了,效率还得高,要不然你这东西还有可能被人舍弃掉,你说压力大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