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从小怕父母不高兴,长大后把这种情绪带给身边的朋友,所以做人做事小心翼翼,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按照电视剧,小说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为人处事,虽然道理上讲这样做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却总是给人一种矫情做作不合群的怪异感。所以有的时候缺少朋友,偶尔有个知心的就希望形影不离彼此了解,太过于在意对方的感受以至于偏离正常友情的路线,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不快乐。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对父母的情绪感同身受,也对家里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所以我从来不会和其它的小孩一样主动去跟父母要什么,因为我太害怕看到妈妈脸上的疲倦和愁云。
不懂事,不快乐。想买手办,想买周边。我想这个贵,不能花爸妈的钱。然后暑假打了份工,赚了3000。然后这3000进了我的伙食费,我又没钱买我想买的手办和周边了。
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说懂事的孩子快乐也可以,说他不快乐也可以。快乐是因为他能为别人着想,就说明比别人成熟优秀。说不快乐是因为失去了自由,来选择承担一些东西。
在这个不可逆的过程中,你失去的可能是童真,是叛逆,是冲动,是尝试;而你可能得到的是孝顺、乖巧、赞赏、甚至是父母极度渴求你过的那种非常稳定的生活。
一个孩子,在应该自由表达天性的年纪被迫“懂事”,那么在他成长到,理应能够自由协调外界需求和自我需求的年龄时,他会被迫变得“不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