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师很难做到世界级大师,这个其实是有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实际决定的。没有服务过世界级的客户,没有世界级的案例,当然成不了世界级的大师。
设计这个东西,它的体现是靠客户来买单的,也就是说很多好的设计是需要经营客户经济的支撑的,问题是,我们很多室内设计师碰到的客户,都是经济上很紧张的,就算不紧张也没有设计的意思,他不会花很多的钱去买你的设计,更注重的是实用,在很多时候实用跟设计其实是违背的。
在中国,什么是好的设计?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客户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设计,也是很多设计师,为了生活,太过于依赖来客户,被客户所左右,根本就没有动用自己的大脑去设计,只是在迎合客户而已,这样的设计其实对自己的设计水平提高是一种摧残。
一个好的设计师,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多看多学。可是在中国,大部分设计师是没有这个条件的,许许多多的设计师为了生活,不得不日夜加班,跑完一个工地接着去下一个工地,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学习,更不要说有时间去到处参观。
还有更郁闷的事,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客户连付设计费这一点意识就没有,没有人付费的设计,当然不会用心去做啦,不用心做设计,设计水平又怎么可能提高了
这就是中国设计师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所以中国室内设计师很难做到大师级的级别,是由于目前的情况而决定的,真正要成为世界级大师,是需要很多的经济基础的。
我是伊兰微微,公众号兰知兰行,欢迎关注。
香港就有
罗锦文,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创始会长、国际室内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联盟IFI理事。罗先生是著名室内建筑师,擅长于光影设计,他以创新的空间规划、灯光设计、以及商业和居住室内色彩调配而著称。他熔美学、工效学及最新技术于一体,根据顾客的具体工作/生活方式要求,为他们创造完美无缺的工作/生活环境。
誉为“亚太区室内设计奥斯卡”的“2006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将于设计周期间举办2006年度颁奖大典。600名来自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室内设计师盛装出席、现场激情互动。
有啊
Andree Putman是国际最重要的室内设计师之一,1991年获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成就奖,1995年赢得法国文化部长颁发的国家工业创作大奖。其作品无数,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纽约的Morgans酒店,巴黎Pershing Hall酒店,Peter Greenaway电影《The Pillow Book》的场景设计,以及法国航空公司的Concorde飞机机舱。除了倍受赞誉的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CAPC Museum),她还设计了巴黎贝西区财政部的新大楼、文化部部长和教育部部长的新办公室。现任法国总理Jean-Pierre Raffarin 的办公桌也出自其手笔。基于Putman与时尚界的紧密联系,她得到不少著名时装品牌的青睐,如Karl Lagerfeld、Azzedine Alaia、Thierry Mugler、Yves Saint Laurent、Cartier和Ebel等均委托她作设计。Putman的创和范畴广泛,作品还包括香水、围巾、水晶、银器、手表、家具、灯饰、浴室器具、地毯、瓷砖等家居用品。
1;设计成果的体量。室内设计都是在室内空间做文章,被各种功能区域一划分,体量一般较建筑小很多,很难造成轰动效应。而苏州的大秋裤几公里之外就可以看见了。
2;设计成果的技术含量。室内设计是为建筑做一些内部空间的美化以及少量的优化,技术含量相对建筑来说低到不值一提,比如水立方的膜结构、鸟巢的钢结构从材料到施工都称得上是设计级的技术课题,应该说室内设计从属于建筑行业,没有建筑,室内设计无从谈起,无法脱离建筑另成体系。实际上大师级的建筑作品内部光刷刷白就已经很舒服了,推荐题主去苏州博物馆感受一下,牛逼如安藤忠雄,连刷白都免了,直接混凝土。
3;设计成果的传播范围。你路过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银河SOHO等等,一眼就可以看到他们样子,对大部分非专业人士来说,仅仅外表的震撼程度已经足够,不是专业人士,谁会去关注他们内部是怎么装修的,(实际他们内部也并没有怎么奢华的装修)。再比如高级酒店,100个人看见了建筑外形,也许只有5个人进去了,看见他内部设计的模样,更别说家居设计这种私密性极强的项目。前面说到体量,平面设计的体量远比室内设计要小,方寸之间做文章,但是它的传播范围是室内设计没法比的,所以会有大师出现,同理还有服装设计、工业设计,都可以广泛的在普罗大众间传播,室内设计的成果仅仅局限于少量顾客、业主及业内人士圈内传播。
4;设计成果的性质。室内设计大多数情况只解决美与丑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可以理解成“美无第一,理无第二”。美丑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话题很难形成定论,我觉得杨幂很漂亮,我媳妇觉得丑,而且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建筑就不一样了,美丑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空间组合、人流动线、日照、通风冷暖、节能环保等等,都有数据可以佐证哪个更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