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室内,此时要继续呆在室内,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并立即按照「趴下」「掩护」「稳住」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 趴下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也能在必要时快速移动。与此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2. 掩护
最好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桌子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
当然,并不是每个房间都恰好有桌子!如果没有,就设法挪到坚固的大柱子旁边、没有大型家具的墙角、低矮的家具旁,一定要紧贴着墙角或家具作掩护,同时用手和胳膊保护好头颈。但有些地方是绝对不适合做掩护的:
不要躲在大家具旁的墙角,一旦家具倒了,那可是致命的威胁;
不要躲在门框下,那里也不安全!地震时,任何掉下来的东西都可能伤到你,躲在门框下并不能预防任何一种危险情况的发生;
同时也要避免选择靠近玻璃窗、瓷器、灯具、摆在高架上的物品以及挂着装饰品等的位置做掩护,总之,慌乱中也要远离那些平时就看起来不结实、摇摇晃晃的东西。
3. 稳住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这个时候跑出去,一方面容易被其他物品砸到,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人可能是没办法站稳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厨房或床上,那么,除了以上 3 点以外,你还有其他事情要注意: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如果你正在床上,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如果地震发生了,被地震困住了。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体力,比如不要大范围的动作,这样容易耗费体力,由于地震被围困后往往缺乏食物和水的来源,这种情况下,保存体力非常关键。然后安安静静的等待救援,认真倾听外面的动静,然后听到救援来临,就喊救命,如果没听到的话,那就不要浪费精力了,你的精力是有限的。
除此以外与,一定要躲避更多的伤害。
地震发生往往会造成建筑物受损,比如房屋倒塌等问题,这种情况下,远离危险是最关键的,比如不靠近那些建筑物,选择较为空阔的地方。
而且地震有时候会造成堰塞湖或者山体滑坡,所以不要跑到河道旁边,不要在山脚下,小心这些地质灾害的危险。
除此以外,地震结束后,哪怕房屋安全,也要悠着点,因为地震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余震,这种情况下,你要小心余震对人的伤害。
除了这些,地震之后,也要小心日常的饮食和风险,地震往往造成大量的生物死亡,这些生物的尸体放在空气中,很快会腐烂,而且会有各种病菌繁殖,因此地震之后防止瘟疫的爆发是十分关键的,其中水是生命之源,也最容易被污染,所以地震后喝水一定要悠着点,至少要把水煮沸一下,做到杀死大部分细菌,然后才安心的服用。
另外,对于普通人,做好灾后的心理辅导也很关键,由于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也会伤害很多人。
1、如果你地震时你在楼房中,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尽量不要躲在木质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而应该躲在坚固家具的旁边,衣柜墙角边是比较安全的。平房和楼房相比地震时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当在平房中遭遇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要害部位。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然后迅速躲避。
2、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
有研究称,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到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这也就意味着,灾害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并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做出自救反应。
室内避难:(不可跳楼或乘坐电梯逃生)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 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远离易碎品与悬挂物) → 用被子、枕等物品保护头部 → 等待震感过后迅速撤离
室外避难:尽量待在空旷地带,不要进入较为狭小的街道,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等。
野外避难:远离山崖、陡坡,小心高压线,山区地震极易引起塌方或滚石,地震时要尽快离开陡峭山坡。
躲在大型家具的下方,防止楼房塌落被砸伤,然后争取与外界获得联系,等待救援人员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