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CJ51—90)规定,由轻质粗骨料、细骨料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其具有密度小、保温性好、抗震性好,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轻骨料混凝土按细骨料不同,又分为全轻混凝土和砂轻混凝土。全轻混凝土:由轻砂做细骨料配置的混凝土。砂轻混凝土: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做细骨料配置的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和耐火性能好等特点。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70兆帕,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可减轻自重20~30%以上,结构保温腾龙正利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2~33%。轻集料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容重和强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强度越低,弹性模量也越低。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低25~65%。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大量应用於高层、大跨度结构和围护结构,特别是大量用於制作墙体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中国从50年代始于研制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型外墙板和小型空心砌块,少量用于高层和桥梁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热工构筑物。
轻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是指采用轻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所谓轻骨料是为了减轻混凝土的质量以及以提高热工效果为目的而采用的骨料,其表观密度要比普通骨料低。人造轻骨料又称为陶粒。特点,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耐火、抗震性好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轻骨料混凝土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适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是轻混凝土的一种,它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小于2000ks/m3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按其堆积密度分为8个等级(300-1200kg/m3)。轻骨料本身强度较低,结构多孔,表面粗糙,具有较高吸水率,故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轻骨料性能的制约。
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分为11个强度等级。表观密度。按干表观密度分为12个密度等级(800-2000kg/m3)。耐久性。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耐久性明显改善。
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低,保温隔热性能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