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害是指由于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病态现象。植物药害的类型及症状表现 一般植物药害按症状出现的快慢可分为以下两种: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是指在施药后较短时间,即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药害。其症状表现多为叶面、果面和嫩芽上产生的黄化、失绿、枯萎、卷叶、落叶、落果、缩节簇生等现象,重者可致全株死亡。慢性药害 慢性药害是指经过较长时间,才表现出药害征象的药害。如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及果实成熟延迟、植株矮化、畸形、果实变小、子粒不饱满、风味色泽恶化以及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质量变劣等。除以上两种药害类型外,还有因使用农药不当对下季、下茬作物产生的药害,即所谓二次药害现象,如氧磺隆在麦田使用后,可对的茬作物油菜、玉米等造成药害,又如使用过莠去津的玉米田,后茬不宜种植小麦、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引起植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使用了不适宜的农药品种 不同植物对不同的药剂所表现的耐药性差异极大。如高粱对杀虫剂中的敌百虫、敌敌畏等品种特别敏感,即使有少量的雾滴飘移在高粱上,也可产用剂量或浓度,否则极易产生植物药害。使用了劣质农药 使用了劣质农药,如乳油制剂中有沉淀或油水分层现象、可湿性粉剂结块等,或使用了过期变质的农药,都可出现植物药害。不合理的混用农药 混用不当,也是造成植物的原因之一。许多农药之间是绝对不能混用的,如波尔多液不但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且单独使用时,二者也不能前后连手,否则就会产生药害。拌种和施药不匀 拌种是和施药时如果拌种不匀或施药不匀都会造成部分种子或植物着药量过多而造成药害。农药的挥发和飘移 农药在田间喷洒过程中,形成的细小雾滴或粉粒在空气中通过飘移以及药剂挥发形成的气体通过在空气中的流动,对施药区邻近的敏感作物,或处于对药剂敏感阶段的作物都极易产生药害。此种现象近年来在大面积使用高剂量除草剂的地区更为普遍和严重。
急性药害。药害发生快,症状明显,一般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焦点或枯萎;果实出现斑点、畸形、果实变小、落果;花瓣枯焦、落花、落蕾;植株生长迟缓,甚至全株死亡。
慢性药害。症状不明显,短时间不易判断。一般表现为发育不良,叶片失去光泽,开花推迟,花小而少,花色变淡,花果易落,极似营养缺乏的症状。
植物药害的预防
按说明书用药。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对因标签失落而不明用法的农药不用。不任意加大用药浓度和剂量。如使用标准剂量和浓度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则应更换农药品种。 不能随意混用农药,以免引起药害。植物药害的补救
我们在植物发生病虫害时,往往要喷施一些农药进行救治。但在配时往往某些原因导致药的浓度过高或植物对某些农药敏感,使植物产生药害,现在我们介绍几种缓解药害的方法,希望在生产上对大家有些帮助。
灌水排毒
对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土,排除药物,减轻药害。
喷水冲洗
叶片遭受药害,可在受害处连续喷洒几次清水,以清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量。
足量浇水
满足植物根系大量吸水,增加细胞水分,从而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局部摘除
对花卉果实或花枝局部涂约或灌药受害,可摘除药害果实和被害枝条。如主茎(干)产生药害还应结合施用中和缓解剂或清水冲洗消毒
追施肥料
结合浇水追施速效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药害的能力。
中耕松土
结合灌水、施肥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的恢复能力。
首先要了解所打算使用农药的敏感作物种类,很多农药会对特定的作物敏感,极易产生要害,要使用的农药必须对该种作物安全!按照说明浓度使用,不要随意提高施药浓度;避免在高温时间使用。这样一来,一般不会中药害的!主要是浓度,当然品种不对(如除草剂都是针对某些种类的杂草的)也不行,如果您是城市居民,推荐不要用农药,影响家庭空气,有许多代替方法,可以把植物症状放在这里爱问一下,总有高手告诉你的选对农药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