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炉内燃烧是个整体性的煤粉氧化发热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炉内风煤配比、一二次风配比、燃烧器工况所形成的燃烧工况,一是来自三次风及外界(主要是负压、漏风等)的影响,也就是三次风及外界对炉内燃烧工况的扰动。燃烧稳定与否取决于炉内燃烧工况是否能够抵抗三次风及外界的扰动。
调整好炉内燃烧工况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风煤配比,即保持最佳的过剩空气量,即保持合理的氧量值。我厂3台炉设计氧量3-5%,由于氧量计位置在29米省煤器入口处,受炉膛及烟道漏风的影响(漏风几乎不参与燃烧),因此不同的炉子、不同的负荷段,应保持不同的氧量值,以保证炉内过剩空气系数为1.25左右。一般来说,200-150MW负荷段控制氧量4-6为宜,150-100MW负荷段控制氧量6-8为宜。当然3台炉漏风情况不同,#4炉漏风偏大,氧量值可视燃烧情况而定。合理的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即一、二次风配比。对于劣质煤由于灰分偏大,挥发份偏小,使煤粉着火热增大,着火困难;而灰壳包裹碳粒,阻挡碳与氧气的接触界面,使燃烧推迟。因此,调整上应参照集中配风的原则,保证下组燃烧器的稳定着火,又要保证后期二次风的充分混入。即保持下组两层给粉机足够的粉量,适当关小第二层二次风,同时开大第四层二次风,根据上组粉量适当开大第六层二次风。
单只燃烧器煤粉射流的着火热除了接受炉内高温烟气的辐射热,还接受上游邻角剧烈燃烧火炬的直接引燃。而最恰当的邻角补火,正好是四角一二次风速均等,一二次风速大小恰当,二次风对一次风的引流恰到好处。因此,我们在调整上除了要保证给粉机来粉均匀(主要是控制粉位3.5米以上,因为煤的密度为1000kg/m3,而劣质煤种石块密度大大高于1000kg/m3,低粉位来粉不均情况更为严重。),控制一次风速22-26m/s,还要控制二次风速47.5m/s左右,而二次风速的调整主要是控制总风压。
一、二次分配比的原则是:选定一个部分负荷点(经常是45%~50%),在此点以下的负荷,一次风量固定不变(为一次风最小值),二次风原则上不投。负荷超过此值,开始投人二次风,二次风量以燃烧室出口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2~1.25为限制。如果煤种和燃料粒度符合设计条件,则燃烧室上下温差很小。如果煤种或燃料粒度有偏差,则可以以燃烧室上下温差最小为目标,适当调整一、二次风比。但是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将一次风量低于最小值,以避免流化不良发生结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