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是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脑海中出现各种奇幻情景,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频繁做梦可能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所导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形式。
睡眠中因大脑里的抑制过程不彻底,在意识中呈现出种种幻象。人类大脑所存储的各种庞大信息,会构成夜间不同梦幻虚拟镜像的联想组合,这种虚拟稀奇的梦幻镜像组合,就是我们人类大脑神经系统对其所存储信息的一种特殊的加工处理过程,并已达到大脑在休眠期时另一种思维状态的显现。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展,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据研究,人们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在异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正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正在做梦。一个人每晚的梦境可间断持续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异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进入觉醒时,而刚入睡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另一原因。
做梦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有一些好处。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为做梦而感到烦恼呢?他们认为做梦影响了睡眠效果,从而出现了白天的许多不舒服症状。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仔细询问这些人,都会发现他们存在着各种烦恼的心理因素。正是这些心理因素影响了夜晚的正常睡眠,同时也引起了其他症状。他们通过梦境也能体验到烦恼所带来的痛苦。有的人做梦的内容和他们引起心情不愉快的原因有些联系。但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所增加的睡眠时间被“有梦睡眠”占去,而“无梦睡眠”没有增加,因而睡眠深度反而变浅了。这样的睡眠不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却增加了刺激,客观上看来睡眠是延长了,效果却更糟了,醒后就会感到累、不解乏。夜里每次都是从恶梦中惊醒,就会使人主观上认为整夜都在做梦。
梦跟现实是没有关系的。其实我们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它只是大脑皮层的一种运动状态而已,大部分我们醒来后根本都不会意识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觉得自己天天在做梦的原因。实际上那些能记住的梦只是因为我们可能白天的压力太大了,睡觉没休息好的缘故。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那些觉得自己很少做梦的人反而是精神状态最好的。所以呢,不要去想今天我又做了什么梦,根本不需要让它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如果你经常有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建议你可以睡前喝一杯牛奶安神,最重要是不要超过11点休息,因为那时我们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的状态,如果你做类似于看电视上网这些提高它兴奋性的事,肯定是不利于你睡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