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什么东西都是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儒家思想毒害了许多人,也帮助了很多人。经过这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儒家思想已经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多种流派的思想,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下面就从正反两方面来谈一下我对儒家思想的认知。
儒家之功:
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开始正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各种文人志士都以孔孟为尊,立志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而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学习儒家的礼仪规范,遵循着儒家的规章制度和处事理念,儒家思想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而人们也是受到儒家大一统的影响,在分裂和纷乱之世,人们渴望的还是统一。
而且儒家思想的“仁”和“有教无类”让更多人变得接近平等,儒家的发展也为科举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儒家也教给了我们“中庸之道”,即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偏不倚的走下去。
正是因为“中庸之道”,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包容,做事更加稳重,更加科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吃饭太少会饿,吃饭太多会撑,而吃个7、8分饱则刚刚好,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具体应用。
在如今的时代,儒家思想仍然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孔子文学院也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这一传承千年的璀璨文化。
儒家之毒:
儒家最开始是需要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而发展到最后,儒生变成了只知道读书的“腐儒”,他们变成了“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恪守着古板的教条,不知变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而这类腐儒恰恰又占据着社中的重要位置,掌控者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男人应有的骨气和血性,在关键事件的抉择上缺乏魄力,耽误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明朝末年,阉党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帝费尽心机扳倒阉党首领魏忠贤之后,才发现比魏忠贤危害更大的是“腐儒”,是儒家的东林党!他们只会耍耍嘴皮子,干啥啥不行!原本一群阉人还能强行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明,抗击外敌。而阉党被剪除之后,东林党那群“腐儒”只会提升赋税,加大剥削压榨百姓的力度,面对强敌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最后崇祯帝绝望的自缢于煤山之上,大明朝宣布结束。
到了清朝,满清鞑虏入关,儒家又是带头投降,跑去俯首称臣,帮他们“管理”百姓,人们的骨气和血性被逐渐消磨。
还有关键的一点:儒家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发展和创新。许多新发明的面世,原本是科技的进步,是技术的革新,是发展腾飞的大好良机,却被儒家斥责为“奇技淫巧”,这种思想扼杀了太多的机会,断绝了无数人的大好前程,也让我们逐渐落后于西方诸国。
因此,儒家思想要分正反两面来看,我们要学习其优秀的思想,但是不能尽信书,不能尽信儒家思想,让科学武装我们的头脑,跟随时代向前进步。
此说为偏颇之谈,亦人云亦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汉武尊儒术,而有强汉之国。最让人诟病之北宋,轻武重文,也为矫枉过正,为治五代更迭之病,强而为之,与儒家无主要关系。
没有儒家,没有大一统。没有大一统,天下观念,就没有近代中国概念。没有这些因素,东方可能不会存在儒家文化圈,早已经被其他文化代替,最有可能是伊斯兰文化,其次基督教文化同化。
儒家文化演化到近现代,由于儒释道交相渗透,确实已经似是而非,尤其一些糟粕部分反而得到发展,让人生厌,也是不争的事实。
儒家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基因,大家应该通过儒家经典多多了解,然后再去评头品足。盲人摸象,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了解和认识。
儒道大兴之后,中华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压抑了,因为儒家一些思想压制了人的天性。这里面的失丝毫不比得少。儒家的独尊,也导致了开疆拓土的进取思想被守家待地的保守思想所桎梏与边缘化。让中华民族丧失了众多主宰世界的大好的时机。儒家有其时代优越性,但更多的是一种毒害。任何时代,百家争鸣才会百花齐放,才会顺应潮流,跟上时代变革,永远进步。而独尊某一种思潮,无疑会慢慢的落后于时代,才会被淘汰。吸收各种先进思想,学习各种先进文化,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邻居日本就一个积极的例子。
🙏儒家的文化,代表庸众的人生观,缺乏出世思想,局限于平凡的浅近的现实。代表庸众心境的儒家,凡有关宗教的---宇宙的来源,死后的命运,鬼神的情况,神秘的现象,这都被孔子置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确是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圣人以神道设教”,充分表示了不知宗教是什么,但知利用宗教,作为统治愚民的工具。这种非宗教的功利观,与唯物论者的宗教观,实在看不出什么不同。
满清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人献上一本书《远西奇器图说》,主要介绍西方的科技工业成果的。朝廷腐儒的评价是:荒诞恣肆,不足究诘。😂满清自此全面落后西方两百多年,直至清末换来百年屈辱史。明朝时期,军事上向热兵器化靠拢,可惜当年火器技术还未成熟,非但不能压制冷兵器弓箭,反而在射速、射程、威力上处于弱势。所以满清赶上了一个关键的兵器发展历史前夜,有了骑射武力的夕阳余辉。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另一个角度可解码为法则和道德。在这个时期内,这就是真理,是绝对正确,违者必究。随着时期的演变,新的认识萌生,动机刷新,目标追求发生了变异,这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因此儒家的对错好坏,只能以当时的情况评论,若以现代思维,与现代情况做衡量,标准定错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