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假客气不是讲问候。假客气就像我朋友我找他借几块钱过了一天就发红包还给他。他客气讲就几块钱不要还可他马上点走了。还有一次找他借发十块钱红包给我。到了晚上我发红包还给他。他前面讲不要后面马上点走了。从外地回来送给他一百块东西他又讲不要立马还是迫不及待的收下了。你们讲这样朋友是不是太假太虚伪了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便是如此,多的是场面话,客气话,互相客气客气,大家开心,假客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润滑剂,不可或缺,虽然他传递的都是无效信息,但是却是维系人情的主要手段。
给你个棒子你还真当针啊?这是传统文化,面子问题,一句客套话他以为你尊重他!不说客套话,有的人就说你不懂事!!但也不是虚情假意,就是中国一个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吧,习惯就好了!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问候方式,或许不是真的关注“你吃饭了没”,“最近在忙啥呀”这类的问题,就只是想和你打个招呼,然后各干各的就好了。不然两个认识的人相遇说点啥?谁都忙着呢。
现在酒场上的很多假客气,其实是被逼无奈的。在道上混,面具是必须要带的,你给别人一句假客气的问候语,别人至少也感受到了来自你的那么一丢丢的存在感和尊重。
中国的传统观念上,适当的假客气并不是做作,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礼貌,一种修养的体现,无论假客气还是真礼貌,生活中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不要去考虑别人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