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为:觉悟了的人,传说佛祖释迦摩尼佛就是世间大彻大悟了的人。现在主要是指对现实绝望了的90后,有句网络语叫“来自失望之后的平静”大概就是指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半死不活的人。很难想象佛系统青年对中国的发展能够做出多大贡献?这种自嘲玩笑一下可以理解,当真了那就是危害。社会不是你妈,没有义务为你犯下的错误和懒惰买单。你欠社会的社会就会一分不少的追着你要。佛系统青年们醒醒吧,你不是贫困户不需要国家手把手的教你脱贫,国家离开你照样活,你离开国家就注定活不好,以其懒懒散散的在角落自嘲,还不如打起精神来迎接挑战,年青人不该佛系。
类似于阿甘精神,在面对这样的压力下,如果不倾向于佛系,或许我们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更加好的发展。佛系青年是当今这个社会特定时期下的特定一种情况。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知识分子的财富的不断提升,佛系青年会逐渐的减少。最终会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当然我们不能说现在的佛系青年就是一种不好的状态,反而这是一种个人面对无奈时较为好的一种心态。面对佛系青年,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们更加的良好看待,一方面我们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要不断的去学会进取,这样的话,佛系青年就会逐渐的越来越少。
随着社会教育总体水平提高了,青年一代整体素质提升。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教育,对青年一代思想观念的灌输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青年在学校学习和感知到的除了书本知识的提高外,还有提高素质、正确的三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等思想层面的塑造。而这些善良、正直的三观是最最单纯的最基本的人性,这也是为什么学校里的学生总给人有一种“单纯的书生气”的感觉,这是形成佛系青年骨子里的善良气质。
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大卫.休谟)。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为了懒惰,人心的诡诈足以把恶事诡辨成善事,当某种思想成为了懒惰的借口,并使得懒惰可以借此泛滥时,必然导致国衰、家败、人废…极不利众生便是恶(幸好中国一直另有“天道酬勤”的思想),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眼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喜欢不打自招的人就喷吧…
佛系青年现在越来越多了。这主要取决于现在社会的一切主流形式。一方面是财富向富人不断的聚居,一方面是穷人找不到可以晋升的阶梯。穷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一些特定的态度。对于处于社会中层或者底层的一些青少年来说。一方面忍受着生活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带来的需要不断进取的压力。在双重的压力面前,很多人向佛系不断的靠近,倾向。这是现在佛系青年越来越多的一些主要的因素。
虽然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社会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更重了,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觉得不堪重负,于是逃避或者随性成了他们的标签化选择,而这也是佛性青年随遇而安、不争不抢、诚觉一切皆可原谅的自我。他们与社会的尔虞我诈、职场的风云变幻格格不入,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区域,安安心心地修身养性,皈依佛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