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三本书分别是《文化苦旅》《平凡的世界》和《追风筝的人》。
第一,《平凡的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一本好书。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平凡但不平庸”。这本书的主角是孙少平,虽然他之前生活的一直很坎坷,也很艰辛,但是我在看书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希望他最后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主角光环吧,当最后的结局他只是一名平平凡凡的煤矿工人,我特别失望,我甚至去问同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同学告诉我这才是这本书的主题呀-------平凡但不平庸。孙少平最后确实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但他的内心世界强大的,他的思想世界也是很辽阔的,这正是他不平庸的地方。
世界上最多的,还是平平凡凡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教会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就算我们没有身居高位,就算我们的生活不是特别的精彩,但我们也依旧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得非常的绚丽,把自己的人生过到我们所认为的最好,千万不能因为我们没有身居高位,那就随随便便的过我们的这一生。人生没有重来,不管我们这一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都有机会也应该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无与伦比。
第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讲的是阿富汗一个富家少爷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在这本书的开篇,作者就写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阿米尔永远无法忘记在26年前,自己因为懦弱抛下儿时的玩伴哈桑,让他一人独自受欺凌。 在26年后,他重新鼓起勇气返回阿富汗,去赎还自己曾经的罪行,一路的坎坷与艰辛,好在最后的结局并不是那么心寒。
我想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去勇敢的抗拒懦弱。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在你的生活中,你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你看不惯的事情,令你很愤慨的事情,但是就算你内心再愤慨,你也只是看看就算了,然后就走掉,你并不会去主动伸张正义,因为你担心诸事缠身,你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担心给自己招来麻烦。但实际上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懦弱。当我们真正学会去抗拒懦弱,做一切我们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正趋于完美。
第三本书是《文化苦旅》。我是在高中时接触到这本书,当翻开它的时候,我被余秋雨那特殊的文笔所迷倒。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是在写一本游记。各种各样的地方,莫高窟、都江堰、宁古塔、黄州突围。文字优美,却又时常揭示各种各样的道理,或赞美或讽刺。也在一个个的地方告诉我们一个个的人生哲理。
读完这本书,我才深切的感觉到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果真是对的。那时的我眼界并不开阔,去的地方也并不多。但我也并没有想去出去看看的这种念头。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中国乃至世界有那么多精彩的地方,不只是风景精彩,更是文化、是韵味。也是这本书真正激发了我想要出去看一看的这种念头。我觉得有这种想法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有了这种想法,你才不会固步自封,你才会勇于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马赛尔.普鲁斯特说过“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读书会帮助你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思想,更明白自己内心的原则。今天我想推荐我看过的最喜欢的三本书”《摩挲大地》《皮囊》《撒哈拉的故事》。这三本书我是在高中时读的,上大学后也看了很多遍,每一遍读完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这三本书类型不同,涉及的面也不同,但都会让人在心灵上触动很深。
《摩挲大地》—余秋雨
起初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是从《文化苦旅》开始的,《摩挲大地》一书是精选的《文化苦旅》系列书籍里优秀章节改编或者再重新雕琢而成。其中《道士塔》我感触最深,道士王圆箓想要用百粉刷满莫高窟的墙,如若不是心疼缺乏银钱买滑石粉,那么敦煌莫高窟今天就不复存在了。将莫高窟里的文物以极低的价格或者说几近白送的程度给予外国人,将其中一间的菩萨和佛像全部砸碎。其实也并非只是一个愚昧道士的责任,当时当地官府怎么会耗费人力物力将这些文物送到中央呢?当时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心情很沉重,现在在大英博物馆陈列的诸多文物不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吗?《抱愧山西》讲晋商的诚信和责任感,以及在那个时代晋商的辉煌程度,晋商精神真的需要我们去学习。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敬畏和责任感去维护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读完文学大家的书,心情大抵会有些沉重,自己会静下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拥有一分一刻自己的冥想时间,体味深度。
《皮囊》—蔡崇达
蔡崇达这本书就是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读完会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阿太是真正洒脱的人,她会在看过世间悲欢之后以一种客观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我的神明朋友》一章讲给父亲还愿一事,会感受到平凡中的平淡亲情。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顺生日比姐姐晚三天,父母让她和姐姐一起过,她很委屈忍不住哭出来。但后来爸爸跟他的谈话又让她释怀,她说“没有再比我的房间更讨厌更丑陋的地方了,但是讨厌和丑陋的另一种说法可能是熟悉和舒适,一起度过的漫长的岁月。”《厚朴》讲一个热血青年的一生,《母亲的房子》讲母亲对于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执念背后对家的归属的故事。这本书讲故乡亲人风土人情,很感动很暖心。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三毛经常被人提起,传奇的一生,这本书讲荷西在世时她在撒哈拉的丰富生活。其中有很多你看完之后会感叹这世间怎会存在这样的事情,生活的环境不同,也自然经历不同的生活,这本书给了我对撒哈拉社会人情的初印象。异域风情的真善美,她结交的小善缘,她用心融入这片土地,都很动人。《沙巴军曹》讲军曹沉默但内心很有信仰,为故去的战士们坚持。《哭泣的骆驼》巴西里和沙伊达的沙漠爱情也很传奇。这本书读完会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去感受生活,也会改变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每个人读完每本书感触都不同,感动的点也不同。梁晓声说过:“文化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觉,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实无论读多少书,走多少路,爱多少人,最后都要回归生活。生活本平淡,愿你温和愿你心安愿你一生平安喜乐。
作为一个十分热爱看书的伪文青,我其实想安利的书有很多,自己也写过很多读后感,既然题主问的只是三本,那我就给题主推荐精心筛选后的三本好了。
第一本是诺贝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虽然马尔克斯是因为一本《百年孤独》而登顶文学界,但是他自己也承认《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书。前前后后,我大约用了十天的时间才把它读完。有了百年孤独的前例,再看这本书真的是无数闪光点。一如既往细致的描写,人、物、事、景,一点一点娓娓道来。读了几页之后才幡然醒悟,于是开始拿一支笔随手标记。毕竟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有些词用的怡到好处不说,本身也很美,中文的奇妙韵味啊。
整本书围绕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徐徐展开,从幼年到暮年,从冲动到谨慎。然而如你所见,我始终觉得那是带引号的爱情,即便马尔克斯在文中数次点明两人之间――尤其是最后一部分乘船旅行――确实存在爱情。
说一句心里话,即便那是一个霍乱横行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也愿做一个漂流在江河大海的船长,起风时扬帆,暴雨时静默,靠岸时鸣笛,离开时放几只白鸽。罗盘上的刻度是我心中的尺,望向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未知未解的前路时,乘风破浪。然后,要有一个值得我等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母鹿一样的姑娘。
推荐的第二本书是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在书中的故事里发生的一切都无比自然。没有爱情小说的矫揉造作,没有魔幻小说里的跌宕起伏,这就是一个孤独小岛上一家孤独的书店,一个孤独的书店老板,碰见了孤独的孩子,然后世界地覆天翻。
我愿孤岛上做一个孤独的书店老板,以书围城,以书传信,到你不可及的梦里,填满你心中的罅隙,我要星光闪烁的文字,也要和我喜欢同一本书的你;我要纸香墨香放肆渲染的天地,也要如水的你。愿你有一本书,陪你在时光共舞。
第三本书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孤独小说家》,这本书里男主耕平和亡妻久荣之间深沉的爱,是让我最感动的点。耕平总是觉得妻子并没有死,随时可能回来,两个世界相隔并不远。他说就像是眼前蒙着一层淡蓝色滤纸,无论看见什么,感受什么都不能感同身受了,这是妻子死后最深的痛。
还有,耕平先后两本书入围直本奖,第一本《空椅子》原型是自己与亡妻,没有得奖。第二本《父与子》原型是自己与小驰,顺利得奖。这或许是作者的隐喻,逝者已矣,生者更应勉励,珍惜眼前人,珍惜现世的幸福。
希望能够帮到题主。
平时没有什么时间去读书,放假后终于有时间,买来几本想看却又一直没看的书,首先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这是一本用真情写出来的书,好几次看的我热泪盈眶,读这本书仿佛在倾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她曾今的故事,这本书写的全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却总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令人捧着她爱不释手,文章不长90千字读者用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作者珍藏的一生,有欢笑有热泪,读此书犹如慢炖一锅高汤,心头越来越暖,味道越来越醇。。。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摘自《我们仨》
第二本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但是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程度甚至到了要先把族谱列出来才能去细细精读,我是一个比较没耐心的人想看下去十分不易几次都放弃了,《苦妓回忆录》则是一本十分易读的书一旦翻开就会被吸引,情节简单,主人公是一个90岁的老记者,想要找一个年少的处女送自己一个充满爱欲的夜晚,用回忆来忏悔,来逃避现实的冰冷与残酷。“《苦妓回忆录》与马尔克斯以前写的东西都不一样,读起来有种天鹅绒般的快感。是他给行将消逝的时光写的一封情书。‘’—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果想要开始接触加西亚的作品,这本书将会带你进入他的世界。
第三本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陪我度过紧张枯燥的高三复习,也是我看过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讲述了玉器梁家族的兴盛于衰落,两代人的身世浮沉,叙述手法也非常有趣过去也现在穿插讲述,故事情节更加丰满,人物形象鲜活,各有特色,其中我认为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其实是梁君璧,一个思想固执又封建的穆斯林,从小时候的聪明伶俐到父亲过世后担起一家重担的坚强果断,再到最后经历了重重磨难,家庭与时代变迁,后的性格的扭曲,与新思想产生了重大碰撞,真真的有血有肉,对她有恨,也对她有爱,更多的是怜悯,相较于女主人公韩新月,形象就稍显单薄,除了像白莲花一样聪明伶俐纯真可爱,就没有别的特色,十全十美反而缺少了一些东西,同时韩新月与楚雁潮的师生恋也是仿佛偶像剧一般,足够凄美但却不够动人,这是一部争议很大的书,评价两极化,有人认为是烂书有人认为是佳作,确实我也认为评价它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有些过誉,但它确实一部很好看的书,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相信你看过后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平时没有什么时间去读书,放假后终于有时间,买来几本想看却又一直没看的书。
首先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摘自《我们仨》
第二本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作品,但是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程度甚至到了要先把族谱列出来才能去细细精读,我是一个比较没耐心的人想看下去十分不易几次都放弃了,《苦妓回忆录》则是一本十分易读的书一旦翻开就会被吸引,情节简单,主人公是一个90岁的老记者,想要找一个年少的处女送自己一个充满爱欲的夜晚,用回忆来忏悔,来逃避现实的冰冷与残酷。“《苦妓回忆录》与马尔克斯以前写的东西都不一样,读起来有种天鹅绒般的快感。是他给行将消逝的时光写的一封情书。‘’—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果想要开始接触加西亚的作品,这本书将会带你进入他的世界。
第三本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陪我度过紧张枯燥的高三复习,也是我看过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讲述了玉器梁家族的兴盛于衰落,两代人的身世浮沉,叙述手法也非常有趣过去也现在穿插讲述,故事情节更加丰满,人物形象鲜活,各有特色,其中我认为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其实是梁君璧,一个思想固执又封建的穆斯林,从小时候的聪明伶俐到父亲过世后担起一家重担的坚强果断,再到最后经历了重重磨难,家庭与时代变迁,后的性格的扭曲,与新思想产生了重大碰撞,真真的有血有肉,对她有恨,也对她有爱,更多的是怜悯,相较于女主人公韩新月,形象就稍显单薄,除了像白莲花一样聪明伶俐纯真可爱,就没有别的特色,十全十美反而缺少了一些东西,同时韩新月与楚雁潮的师生恋也是仿佛偶像剧一般,足够凄美但却不够动人,这是一部争议很大的书,评价两极化,有人认为是烂书有人认为是佳作,确实我也认为评价它为“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有些过誉,但它确实一部很好看的书,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相信你看过后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书籍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书要比玩手机、看电视和看电影来的更有趣一些。而且网络的发展很快也使得网上阅读更加的方便了。
对于推荐书籍来说,其实我有很多的书籍都比较喜欢。例如《悟空传》、《疯子在左,天才在右》、《三体》系列、《平凡的世界》等等。因为我本身不喜欢玩游戏,也不是特别喜欢看电视剧。所以平常就喜欢听听音乐和看些书。
先来说一下我推荐看的第一本书——《悟空传》。
《悟空传》是今何在的作品。看到简介今何在些《悟空传》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的童年的影响。今何在总感觉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一直就有一个冲动想冲破什么。所以《悟空传》这个作品里隐含着的一个线索就是打破一切束缚。冲破所谓的规则。不过最后引发今何在下定决心些《悟空传》还是因为2000年央视播放的新版《西游记》。没有让今何在感受到应有的感觉。
看过《悟空传》的人都知道,今何在的作品打破了常规理想的《西游记》。感觉像是颠覆了整个西游的人生观世界观。但是有过认证仔细的读懂了这部作品的人也都知道西游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不甘平庸要么成佛,要么成魔!《悟空传》一本引发人心中共鸣的一本书。值得看看!
第二本:《疯子在左,天才在右》。
高铭的《疯子在左,天才在右》这本书是分故事情节的。每个故事不相关联。但是都有一个特性——都是关于精神病人或者是精神有些失常的人的故事。很多人乍一听这有什么好看的,不都是一些疯子说的疯言疯语吗?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是疯子的言论没有错。但是绝不只是疯言疯语这么简单。
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和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次元不同。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有些在我们眼里的精神病人的言论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这里的人真的是所谓的疯子和天才只在于一个转身。这本书里是“天才”真正的空间。
第三本:《三体》系列。
中国科幻小说的奠基石,开创了中国科幻的先河。刘慈欣的三体小说是一部很难读懂,也很让人耐着性子读下去的一本书。因为这个《三体》的构思超前,整个故事的框架十分庞大,线索众多。时间跨度也很大。主要是写地球的人类文明和地外文明的三体文明的碰撞摩擦的过程。
里面有写到未来的场景刻画。虽然是想象的,但是感觉很符合逻辑。所以是一部史诗级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