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
印章式模式设计,内容包含学院全称(英文)、学院简称(汉字)以及建院时间等相关元素信息组合而成。校徽主体以中国印章为载体,寓意齐鲁师范学院 “内方外圆”的师范精神。徽面为基准红色,传达和代表了60余年办学的诚信与沉稳。一笔一划浓缩了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诠释了古代哲学“中庸”的主流教育思想。主体篆刻“齐鲁师院”古朴、稚拙、浑厚。其章法纵横有度、疏密有致。字法方圆兼施、遒劲苍茫。刀法左右顾盼、上下贯通、露而不张、显而不狂,神定气足。院徽外沿选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英文黑体,间架方正、排列有序,并方便于国际交流。齐鲁师范学院校徽彰显了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知识性、独特性、艺术性、简洁性浑为一体,并能适应不同人群对它的正确认识、理解、记忆等特点。徽面阴阳对比适中,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齐鲁师范学院(Qilu Normal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原为创建于1948年的山东教育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74亩,有历下、章丘两个校区,设有公共基础教学部、政治系、教育系、中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等系部,有6个普通师范本科专业,32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4个。学校以“博学明道,崇德象贤”作为校训,强调了师范学院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治学精神和育人追求,也涵盖了学院的深厚办学历史,是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准则。学院现有教职工725人,专任教师470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405余人。学校注重“名师工程”建设,有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中青年学术骨干等20余人,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学院教师主持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等厅局级课题64项。独立或主编著作、教材125部,发表论文90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4篇,学术论文被 SCI、EI 索引99篇。学院先后获“齐鲁文学奖”、“齐鲁人口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获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奖励55项。
从上学到工作,去过很多的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南开、复旦,武大,华中科大、国防科大,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等吧,我有个习惯就是一到学校先看看门头,然后看校微。可能是在长沙待的时间比较长,对湖南的高校也还比较了解和喜欢,我觉得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徽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学校最然小,后来也只因为历史的名人而存在,但我去过一次就有点忘不了。它的校徽上所代表的历史和意境是很难在其它学校的校徽上体现的。
我们在长沙时常称湖南第一师范为“一师”,她与毛主席写下著名《沁园春长沙》的桔子洲头隔江相望,她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城南书院。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学院,我个人觉得它有那种纯学生年代的清澈感。
一师的校徽除了平常高校那种内圈外圈的形式外,最体现它意境的是内环标志图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标志性教学楼和1903的年份字样,而教学楼的风格左右对称,庄重、威严又不死板,还融合了当时西方建筑的特征,这就与学校的创立时期一样具有时代的意义,而这也是师范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所在吧。标志建筑的下方“1903”的年份字样,这是学校创立的时间,也从另一个方面向世人宣告时代的印记已经伴随着这所百年老校在一路上风雨兼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使得一师“知耻公诚 勤俭雄朴”的校训和它相得益彰。
我虽不是一师的学生,但我常去一师游荡,它的师范精神于现代的学生和人们而言都快成了传说。最有影响的一个校长是孔昭绶先生,他不仅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和爱国精神,他还真正成就了一师,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他在一师校史中的位置和影响,就像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他改的那两句出了名的知耻校训“知耻公诚 勤俭雄朴”对每个一师学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大家记住一定要热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校徽上的呈现能代表这所有的一切,它不仅是一枚校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爱国者们创立教育学堂,改变国人落后思想的一种无形却最伟大的武器。这是我能想到的它所蕴含的所有意境。
个人认为我们学校的校徽很有寓意,总体设计也很出色。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确定。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雕塑的设计者为前广州雕塑院的院长、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 校徽字体:校名中文标准字“中国石油大学”为著名书画家范曾手写体。英文标准字“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Arial字体。
校徽色彩:标准色为深蓝色(C100 M75 Y10 K30),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标准色,代表深厚、稳重、宁静与智慧,寓意中国石油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并与“惟真惟实”的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相吻合,蓝色还象征着大海,代表着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
我来说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吧。北大的校徽。小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烦恼:我长大了是上北大还是清华呢?由此可见,北大清华在中国人们心中的地位。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说到校徽,怎么能不想起我的广中医!
形象标识校徽由“G”和“中”字为基本元素组成,英文“G”代表“广州”的首字母,草书“中”字代表中国、中医,表现中医药文化人文底蕴;“中”字又像灯笼,象征平安祥和。整体符号“@”表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现代化理念。在这个标志中,红色代表热情和友善,蓝色代表智慧和科技,并与学校建筑色彩相呼应。校名中文字取自书法家麦华三手书,英文字选用黑体,整体设计充分彰显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当然还有我们的精神!精神文化大学精神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简单介绍一下喽! 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中国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校的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现名;原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广州三元里、大学城2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78万多平方米,设备总值4.9亿元;下辖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8个;有教职员工(含附属医院)5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接近2万人。
武汉大学!
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计算机大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名牌大学之一,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26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式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下旬开始开放。截至2014年4月,武汉大学在校本科生32441人,硕士研究生13918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37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47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