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历史书各种场合各种眼熟吧。对,这个光着脚提着灯的宫女就来自中山国。这盏灯来历复杂,本来是阳信夷侯的刘揭家的,后来政治原因被抄家后就到了窦漪房窦太后那儿(没错,就是你们熟知的美人心计里林心如演的那个角色)。老太太把这盏灯放在浴室专用,所以刻了个“长信尚浴”。后来呢,她也许是喜欢自己孙子,给了中山王;也有专家推测窦太后送给窦绾的,因为都姓窦,且在窦绾墓中出土~ 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
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据医学研究,银离子可以杀死650余种病毒和细菌。银也有很强的保健作用,白银有杀菌作用,用银勺子食物不易发酵发酸,智慧的中国先民很早就发现银的这种特性。此光绪银币龙纹浮雕金钱勺勺头是用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壹两制作而成,光绪元宝库平壹两是一种稀有的银币,用它制作成的勺子自显奢华。龙柄背面刻有纹银二字,正面浮雕的神龙活灵活现更显高贵,类似藏品存世量非常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2007年在澳门中信拍卖会已经成交过一模一样的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壹两龙纹勺,当时成交价是1030万港币号称是“最贵的勺子”,而且当时新闻报道和报纸刊登过知明度非常高轰动整个收藏界。
(本藏品在2018年12月13日在新加坡邦瀚斯秋季拍卖会上拍起拍价50万新币,喜欢收藏的朋友请关注)
独孤信煤精印,独孤信是北周名臣,隋文帝杨坚的岳父。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侵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横向裂纹。印面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但基本保存完好。印章质地为煤精石,纵横各呈八棱多面体,共有二十六个印面,其中正方形印面十八个,三角形印面八个。在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及“耶敕”、“令”、“密”。印文为阴文楷书。
出土于山东省日照市姚官庄,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此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为泥质黑陶制成,整体呈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为中空,且装饰有细密镂孔,其内放置有一粒陶丸。虽称作蛋壳黑陶杯,但此物跟鸡蛋半点关系也没有,是因为其杯壁厚度如蛋壳一般,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全重仅约40克!而且若想要陶器存放至今,烧制温度必须保持在900℃以上!900℃环境中得保证杯身不变形,还要使表面细腻,质地坚硬,即使放在今天,没有极高精密的工艺水准也难以做到。
北宋早期耀州窑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高18.3,腹径14.3CM。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子母狮形造型生动逼真,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狮子的牙齿清晰可见。壶的腹部雕为缠枝牡丹丰满华贵,雕花极有功底颇具立体感。胎质坚固而又细腻,让人感觉凤凰为鸟中之王,狮子为兽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集三王之灵气,霸气,美气于一身。壶底部中心有圆形孔,灌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因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象牙球,大名清代云龙人物转心象牙球。乍一看好像只是一个雕工非常精美的摆设。震撼在哪里呢,它有17层!整整17层,每一层活动自如,上面还有各种人物龙纹图案。这17层怎么做出来的呢?绝对不是一层一层单独做完了再套嵌进去的。而是在一块材料中,慢慢往里扣往里扣,从外部雕刻了17层,而且每一层都是活动的!逆不逆天震不震撼?!反正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就最爱这个了。最后,我爱大象,抵制象牙制品。这是清代的工艺,现在也是绝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