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在17年的时间里,写了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读者遍布全球。 为了方便记忆,他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短短14个字,几十年来,被翻拍成电视、影视剧高达90次,也成了几代人的青春共同记忆。
这两天,朋友圈都被怀念金庸先生的文章刷屏了,大家以各种方式抒发着对这位未曾谋面,却带给我们欢乐的老先生的回忆。如今,金庸老先生离开了,去了那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不会凋零的作品。
1955年,30岁的查良镛以“金庸”的笔名,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从此踏上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 一步步作品的诞生背后是呕心沥血的创作路程,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以最好的呈现给观众。1976年,TVB开拍首部金庸武侠名作《书剑恩仇录》,郑少秋一人分饰三角。 此剧席卷了华语地区,郑少秋也成为了首席武侠小生。
1956年,《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
到了人人争读的地步,金庸的名气也随之大涨。这是金庸的第二部长篇,从“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国恨家仇和儿女情长相互交织。 江华把夏雪宜的孤傲偏激和残忍邪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失铁汉柔情,赋予了超越原著的魅力。这也是非常成功的。
2007年大陆版的《碧血剑》集结了一批俊男靓女,窦智孔、焦恩俊、黄圣依、孙菲菲……
金庸为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美好的童年,还有他对武侠的那份热爱之心,那些难忘的作品,都将伴随着我们,伴随着我们从童年到成年,直到永久。 生活是一首难念的经,我们都要学着面对,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江湖呢?其实你我都身在其中。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人活一辈子,事业、梦想、爱情、家庭…有多少是一生都参不透的人生难题。 金庸走了,我们的青春没有了,江湖也老了,但是天堂 也许想看武侠了,才有了这么一出的闹剧。
让我们江湖再见吧,永远缅怀他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美好。
@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欢迎关注公众号:擦亮星。
一代武侠大家金庸先生30日在香港去世。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金庸本名查良镛,他曾写过一篇《金庸自传——月云》,里面讲述了自己幼时的事情。金庸出生在富贵人家,从小衣食无忧,但是人生经历了很多变革,例如两次被退学,例如家中亲眷全部惨死只余自己一人。金庸从小就痴爱读书,是十足的“书痴”,因而有个乳名叫“痴儿”,但他的痴不仅仅体现在对书的狂热爱好上,还体现在爱情和学问上。
金庸的一生有一个绕不过的女人就是夏梦,他痴迷着夏梦,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眼光。《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都有夏梦的影子,他还为夏梦量身创作了很多剧本,甚至还为了夏梦起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只因夏梦戏称他为“姚家阿姨”。他对书的痴和对爱的痴结合在一起,在自己的武侠江湖中,在他自己的爱情世界里,为我们构画了一个鲜活的男子。为爱而痴的金庸,像极了他笔下的痴儿们,却不怨。
对学问的痴,主要表现在金庸敢于直面正义、敢于反抗不公正的待遇。金庸两次被学校辞退都是因为抨击不良的现象,这一行为一直延续了金庸的整个人生。为了说真话,从有编制的体制里辞职自己创办《明报》,为了求学拒绝了剑桥授予的博士学位,80岁高龄还去剑桥自己读博士,并且顺利拿到了学位。左手武侠,右手评论,金庸在他的世界里,用文字为读者构建起一个邪不压正的正气江湖,又在现实世界用自己的行动为世人戳破黑暗的现实,照亮走向真理的路途。
虽然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与武侠”这个虚拟的世界,并不是金庸创造的,但是金庸可以称之为“集大成者”。金庸的作品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呢?许多写作名家称金庸就是中国的“大仲马”,他的作品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超越政治思想分野。在中外的文学史,至今恐怕也能再找出一位拥有如此广泛读者群的作者。
金庸小说好在“立体”。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大部分)、以儒家侠义为情怀、以儿女情长为经纬、以人性幽暗为副线。文笔精炼、能雅能俗,想象力丰富、常有神来之笔。三教九流、杂学兼收、深浅合宜,打个比方,金庸的小说如一幢摩天大厦,有超一流的设计、超一流的施工,还有超一流的装修,最后还有大德开光、名家题字、文艺青年涂鸦。
金庸的武侠有苏东坡的风范,都是“无事不可入”,金庸对武侠小说的革新在于拓宽了小说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中国具有各种丰富底蕴的文化。儒释道宗,文史哲禅,无一不通;琴棋书画,酒茶食居,无一不备。这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是很罕见的,当今也很少有这样学识的人写出这样的小说。
金庸对武侠的探索也比别人深远,从《鹿鼎记》这部作品就能看出来。经过前面几部武侠主角,如乔峰的自杀、郭靖的战死、杨过的避世高蹈、张无忌的心灰意冷却都预示着一个冷冰冰的事实:“侠”并不能拯救人类于战争的苦海,当金庸探索至此,他也终于明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侠”的完美世界不过是一场幻梦,只有披着侠的外衣的流氓才能平步青云、左右逢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短十四个字,道尽先生穷极一生所建立起来的武侠世界。
说起武侠小说,很多人除了会想起金庸外,还会想起另外一个人:古龙,想要评价金庸先生,从两人的高手过招中,可见一斑。
两个人的作品同样都很好看,也同样拥有数以亿计的粉丝。有人说,他们两个到底哪个才是武侠第一人?其实,在我看来,他们的武侠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并没有可比性,若真要高手过招,非要说出个一二来,那就要从两人所构建的武侠世界来说起了。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读者,应该不难看出,读金庸的小说,是有大背景,大环境,虽人物繁多,但都会归总到一个境界,那就是家国恩义,而古龙的小说,是一个人的江湖,他喜欢诉说孤独,总在寻找天涯。这就是金庸武侠的不同之处,他着眼于大世界,大武林,这也说明,金先生是一个有着大情怀的人。
金庸这一生,无论是从事写作,还是创业做企业家,还是针砭时事做一个政治家,秉承的都是家国天下之举,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他仍旧在努力构建一个江湖武侠的世界,将侠之大义从书中带到了生活中,他就是个大侠。
在徐克版本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有一句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又能退到哪里去?这或许是对金庸武侠最贴切地解释了,江湖无处不在,我们都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他带我们领略侠之大义,也带我们体会人性之诡,他是我们进入武侠世界的领路人。
#金庸先生,江湖再见
昨日傍晚,一条消息,让无数看到的人凝神恍惚。那个陪伴8090一代人心中江湖的缔造者,金庸先生辞世。《神雕侠侣》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江湖不见武侠永存,金老先生,千古。就此别过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是金庸先生14部作品开头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的一句诗词。仰面长笑挥袖去,从此风雨无江湖。大侠金庸,把这江湖留给了你我。江湖的歌,一首歌一个江湖,先生笔下的故事,串联起了整个世界。那些快意恩仇,也有家国大义,我们关于武林的最初构建都是基于此。
人间的事,小宝,襄儿,小龙女...一段段江湖缘分,出演过金庸先生笔下武侠故事的演员们,纷纷发文悼念。失意时,风光时,再想起曾经在这个江湖的一切,感慨万分。过去,看金庸,读的是故事,稍大一些,可以读书家国情怀,到如今,终于明白,那就是人生呐。江湖,已不同。一夜过去,新的一天又会到来。伤感的人们,继续着自己的人生。原来呀,时间才是最厉害的武功。努力长大,这是一场盛大而且决绝的交接仪式,这个灿烂无比的世界,到了我们手中,要好好守护啊,断不可让他们失望。
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仙逝,从此再无江湖武林,那么如何评价金庸先生?我认为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文学成就上评价。金庸先生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创作了一大批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一共十五篇长短篇小说。每一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更是拍了无数个版本的电影电视剧。其作品传播之广之深,无人能出其右,可谓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其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武林世界,里面包罗万象,其塑造的如小龙女,杨过,郭靖,令狐冲,张无忌等等角色更是深入人心,更创造的武功秘诀如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独孤九剑,易筋经等更是成了文化符号,对后面的武侠,仙侠等小说创作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还会继续影响后世人。金庸的文学成就非常之大,是中国文学的一座奇峰。
二,金庸除了写小说,还创办了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明报》,在经商上也取得了世大的成就,好友倪匡就曾说金庸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金庸在经商事业上成就也是一座高峰。
三,最值得宣扬的应该是金庸活到老,学到老的求学精神,金庸在2010年以86岁的高龄取得了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功成名就之后以如此高龄对学术的探索依然孜孜不倦,实在值得所有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