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有依据的,毕竟咱们的老祖宗们用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谚语怎么可能没有道理。
首先大家都知道,冬天雪下的越大,也就代表着庄稼会被大雪覆盖的越厚。而我们平时玩雪的时候也会发现,雪在堆积的时候是非常松软的。看上去很厚的雪其实没有一点重量,不仅如此,覆盖在庄稼上面的雪反而还会隔绝外面空气的降低,就像一层保护膜一般,外面的冷空气进不去,这样庄稼也就避免了被冻死的结局,自然产量肯定会高。
其次大家也知道雪花是从天而降,,因为温度的关系从雨变来的,雪花里其实也是含有很多矿物质的吧,而这些矿物质在雪融化以后全部会浸入到庄稼的根部,这也算是一种肥料了吧。
最后呢,在我们农村,大家都清楚很多田地里会有一些昆虫的卵,冬天的时候会通过它们自己的方式抵抗寒冷,但是有了大雪之后,消雪的寒冷是连人都承受不了的,何况是昆虫,差不多都会被冻死了。
我们那里的说法是“今年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冬天是很冷的,很多植物因为经受不住天气的寒冷而变得要死要活的,就说我养的多肉吧,那几天实在太忙就忘记了把它们放到温暖的地方,结果有几棵就冻死了。冬季作物也是一样的,下雪就像给它们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一样。
这就好好地护住了农作物们不受冬季寒冷的影响而长势不好,冬天的基底打好,到了春天就好生长,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冬季不像夏季一样多雨湿润,冬季是个干燥的季节。我们也都知道冬季是下雪的季节,而雪融化之后就可以作为水分供农作物生长,在雪水的滋润下,农作物更容易扎根。
大雪还可以冻死一些害虫,让它们不能去吃掉农作物,正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没有了害虫们的祸害更能快速地生长。
我们经常会听到农村的老人这样说:“冬盖三层被,瑞雪兆丰年”,这个说法要从一个故事讲起。
记得我的爷爷跟我讲过,那时候每家每户到了冬季的时候都会种上小麦、油菜,每个人特别的渴望下雪,因为下雪可以把小麦和油菜盖住,这样就不会冻伤他们,而且还不会让它们生害虫。
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经常还听到我爷爷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足以说明下雪是一个好兆头。
而且每当化雪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特别冷,庄稼也跟我们一样,如果被雪盖的厚厚的,那就没有那么容易融化,它们就不会冷,因为雪把它们盖的紧紧,它们反而会感觉特别的温暖。当雪融化以后,就会变成很多的水,滋润庄稼。
所以事实证明“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是有依据,因为农民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
当然有依据了,要不然这句话能够流传这么久吗,还被写在了小学生的课本当中。
“瑞雪”其实就是大雪的意思,在我国中原产量地区,冬天一般不会太冷,下雪的概率不是太大。但凡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那就说明了当年的冬天很冷,这时那些隐藏在麦田里的病虫害都会被冻死。少了这些病虫害,来年小麦就能正常生长,农民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个知识点,如果冬天下的雪很大,表面上看着会把麦苗压垮,其实这也减少了土地水分流失。等到天气稍微暖和一点的时候,温度升高大雪融化,就相当于是给小麦等农作物浇水了。不仅省了农民们的时间,还免费给作物浇了一次水,农作物的长势一定会很好。
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以上两种好处,经过几千年的验证,你说有没有道理。
当然是很有依据的话啊,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这里面的。从字面的意思上看,这句话是说,今年如果下了很大的雪的话,来年庄稼就会有很大的收成。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当年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的发达,没有我们现在的农药什么的来抵抗虫害,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吃庄稼的害虫,农民伯伯是很无奈心痛的。但是这么一场大雪的结果就是,天气特别的冷,结冰把虫子的卵也给杀死了。虽然这些卵生命力顽强,极端天气也是不能接受的,只有少部分幸运的存活下来。第二年害虫明显减少,庄稼被吃的也就不多。并且雪还会渗透的比较深,也就是融化的时候深层突然也有水分了,冰块使得孔隙增大,根部吸收的水分更加充沛。内在和外在都改善了庄稼的收成,自然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