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彭小六的《让未来现在就来》和《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书中六哥都分享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阅读、个人品牌等实用方法和工具,读的时候感觉get到很多技能,但丢开书,我们再回到工作生活中,又觉得“然并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根本原因是——没有用,没有自己亲身去实践,没有融会贯通,没有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因为六哥书中提到的经验、方法都是六哥自己通过不断运用,不断改进,最后总结得来的,是六哥自己的东西。我们唯有通过自己实践,才能知道这些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才能将真正别人的技能变成我们自己的。
一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一直遇到的问题就是不自信,内心驱动力不足,想太多,做太少,怕这怕哪。
我记得六哥在朋友圈分享过一段对话,对于解决内心驱动力不足太有效了。我每天早起和睡前都会看一遍,真TM打鸡血。
有人问:“小六哥你好,你好!想咨询一下,如何做到晚睡早起呢,除了意志之外?身体会觉得疲惫或者不适么?还是白天有运动、饮食或者其他的调节?”
-----------------
六哥回答:“每天早上挣1000块!”
这正是六哥《颠覆平庸》中提到的“给自己的时间定价”。如果你知道自己每天早起能挣1000块钱,你会选择怕早起么?你还会患得患失,痛苦纠结么?
我从小练习书法,热爱书法,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书法课,但每次想要开课前,总是担心自己没准备充分,担心自己讲不好,担心没人来听。然后就一直拖,总是对自己说:“明天再说,下周再说”。最严重的时候,拖了半年才把课程开出来。
六哥在《颠复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中介绍了一个理念叫“先行动,后思考”,就是需要“想得少,做的快”。而我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我只要想要开直播课,就立刻打开手机或者电脑进行设置,就算还没有准备讲课的内容,我也先简单取一个课程标题,初步确定一个上课日期,设置好一个课程大纲,就发布出去,开始招生。然后我再继续设计、添加具体的课程内容。
二
4月份报名了六哥的梦想早读会,每天早晨6点30和六哥一起读书,促使我坚持阅读的同时,也帮助我养成早起的习惯。说实话有段时间没有这么规律的起床了,都是把早上的时间给浪费了。
记得还是在2015年,我参加了新精英和十点读书会举办的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我每天早上坚持用隶书写“三件事”打卡,和群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加油打气,既坚持了早起,又坚持的练字,同一时间完成两件事,我觉得挺好。也只有在社群中,习惯养成的成功率最高。
现在,我受到梦想早读会的启发,我开了一个课程叫【和聪聪一起早起练字吧】,从5月开始,每天和小伙伴一起早起练书法。在帮助自己养成习惯的同时,也帮助了更多的朋友。
三
我很喜欢一句话,出自《让未来现在就来》——“在小城市工作,在大城市学习”
我曾经在一个小县城体制内待了三年,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下班后我周围的同事都会选择喝酒打牌,但我很讨厌这种生活,我也不想被同化。
后来看了李尚龙的《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对我触动特别大。特别是那句:“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开始接触在线课程,开始接触社群。周一到周五,我是体制内的人员,周末的话我就出来放风了。虽然我处在小县城,但是,通过参加各大社群的线上线下的活动,让我学习到更多新知识新技能,看到外面的新世界,认识到更多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虽然每次到成都要坐5个多小时的车,但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现在,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体制,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但我依然时常拿这句话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不要停滞不前,要时刻保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要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不能。有的人一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二丶三个小时(有时还得加班加点)几乎整个身体被掏空,还有空闲静下心来读一读书籍杂刊?主要因素目前市场竞争力大各个企业单位部门行业为了多增加经济效益提升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所以一层抓一层紧促链条源源不断,忙忙碌碌……。英国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库藏也就没有指路的明灯。只有做些笨重机械简单之工作而己,有丰富文化精髓特常专科技术人才才是掌握核心领域的首栋之梁!
能。读纸质书的人还是有的,而且永远都会存在,读纸质书的人少,那就成为一种稀缺,成为真正爱书的人以及高端人士的奢侈品,现在读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在于说纸质的书还是网络上的图书,爱读书的人说不定更喜欢网上读书,因为获取知识的成本更低,范围更广。形式不重要,读了才重要 你说是不是?
不能。由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迅速和激烈的竞争社会市场,本来爱好喜阅看书籍杂刊物的人迫于事情的繁锁劳累和时间的伧促不得不放弃了宝贵的书籍。这也是当今社会趋势存在的部分情况。除此校学老师学生必用之书籍课本之外,茶余爱好啃书籍的人己是廖廖无几了。
能。这个社会人们确实感到心累,不是生活的那么畅快,生活压力很大,而且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很容易解决得了的,因此人们的心情也很浮躁,对生活感到无所适从,一片迷茫,在这种心境下能够静下心来看纸质书籍已是一件很难的事了,最多浏览一下手机上的新闻就够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不妙的现象,但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书永远都在哪里,只是看你有没有这份淡雅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