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可能都会有个疑问,当武王终于完成伐纣大业后,姜子牙将在此次战役中各类人物进行封神,有代表正义的伐商功臣,如杨戬、黄飞鸿等,也有代表邪恶的保商集团,如纣王,申公豹等,为什么好人坏人都能被封神?这似乎与我们“好人死后会去天堂,坏人死后会下地狱”的理念相违背。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封神的起因。据《封神演义》记载“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什么意思呢?——封神榜其实是一个入职选拔测试。
事值天庭暴乱后,百废待兴。由昊天上帝(玉帝)主持成立灾后重建小组,十分缺乏人手,十二金仙正好在此时犯事被裁,玉帝抓准时机招揽其为自己干活,但是十二金仙不能做光杆司令吧。而此时,天下修道之人众多,可是编制却不够,要进行一次大选拔。
于是作为阐教、截教、人道三教教主商讨签订封神榜,根行最高者成仙道;根行次者写入封神榜,凑足365个编制,成神道、为玉帝干活,在次之只能轮回成人道,根性最次着可能会遭受灰飞烟灭的命运。
道家最求无欲无为,逍遥自在,不断提升修为成仙是修炼的最终目标,但是被封神之后就没办法在增长个人修为,只能根据被封的神位拥有相对应的修为,这样看来,被封入封神榜也不是一件“好事”!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作为封神之人的姜子牙最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书中记载在姜子牙得到了截教的宝物聚魂幡后,元始天尊大喜道:“此物可除去武王及姜子在封神榜里的名字。”这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证实封神其实是对仙家的一种惩罚。封神后需受天规天条的束缚,从此众仙再不能为所欲为。有人说,这才是元始天尊对姜子牙的真正眷顾。而作为书中大恶人纣王,残暴昏庸,宠幸奸妃,听信小人,导致民不聊生,也是封神榜的起点,但他顺应天命,给天庭带来了那么多神才,自然也是有可嘉奖之处,最后被封天喜星。
此外,天地间本无所谓正反派。也只是成王败寇,各位其主,立场观念不同。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之道解释了世界万物的实质。有代表好的神,当然也有代表坏的神,例如扫把星,坑蒙拐骗人人喊打。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本剧的另一个灵魂人物:妲己。狐狸精受女娲的命令去迷惑纣王,顺利推进武王伐纣大业,但是为什么最终没有她没被封神呢?仔细推敲一切都是违背了天命,在最后他想阻碍伐纣大势,自然只能成为炮灰。一切都是天命所归也!
其实这主要是《封神榜》这本书形成的历史和原因造成的“全民封神”的局面。
1、《封神榜》是几代人口口相传整理而成的一部演义小说。
因为整个小说由很多故事整理而成,涉及到的都是历朝历代有名的人物或鬼怪,所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要给这些历朝历代有名的人物鬼怪有一个比较完满的归宿,那就是封神!
2、道教的传统理念。
道教并不局限善恶,好人可以成神,坏人也可以成神。修炼的最终结果,都是可以成神的。
整个《封神榜》其实就是彰显各人的大恶或者大善,来给他们最终封神有一个很好的说明。
因为《封神榜》所演绎的时代里,神仙的职位、秩序都没有形成。就如同一个初创公司,在创业时候需要大量的能人来帮助;因此在大公司创业前期,进入公司门槛非常低,用人需求量大自然也就降低了招人标准。放眼封神榜也是如此,除了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以外,其余有名气的神仙很少很少,而在推翻了商王朝统治以后,就如同一大批人创业成功,这时候自然就需要论功行赏了。而且神仙也有职位高低分别,高级别神仙还需要低级别神仙提供服务,自然就有一大批人获得封神机会。
封神榜这个故事,它有个前提:颠覆商汤朝廷,但是又不能动用神仙力量去做,比如,派个龙王把纣王淹死,那不行。必须用人去做。
可是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那就用到仙、怪、妖来协助。
这些仙家也好,妖怪也罢,都是为他的主人服务牺牲的,所以姜子牙
按照他们的贡献大小来封神。就不能按照现代人眼光来看说对谁错。就像姜子牙他最后被封管理这些神仙的,算是对他功劳的嘉奖。
封神榜里面的封神规则都是按个人的功德大小,只要你做出了对社会对这个世界有益的事情。他都可以根据你的功劳大小对你进行分封。
比如说像姜子牙这样的,必然是要成为神仙的。就连妲己其实也是有成神的可能,因为她推动了商朝的灭亡。所以它背后暗含的规则其实就是按劳分配,根据每个人说劳动所得。进行成果也就是神位的分配。
《封神榜》里共封神365位,而姜子牙是唯一没有被封神的,封神榜的存在从神仙的眼光看,不是什么标榜光荣榜,其实是为了维持天地秩序的神职。神职有善位,也有恶煞之位,总是要有人当的。凡是在这场大战中起推动作用的人物都会被封神,仁义礼智信的基本都是善神职位,至于那些表现不佳的,差不多都去担任恶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