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读书期间读了超过200本读书笔记的工具书达人,对于如何做读书笔记这个命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确实也是积累了厚厚的两本读书笔记。
有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教大家如何阅读的,里面把读书的方法分为快读和精读,各有各的好处,在我看来,每本书都有适合自己的读法,有的书确实可以看一眼目录,然后快快翻过,找到自己需要什么,按图索骥,立刻提取自己的有效信息并最大化的转化成为自己的输出。
最开始我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记下来,没有太多的逻辑,就真的只是笔记而已。但是光光这样还不够,可以用做笔记的方法去记录所有你觉得的有效信息,但是在看完整本书,你已经记完了所有的有效信息之后,我强烈建议这个时候再多用一个小时去回顾并且尝试把所有的信息串起来。
当你完成这一步之后,就可以很快发现,所有的信息被你更好更高效的记住了,就算忘记了,你之后随时来翻看你试图搭建起来的框架,也可以迅速帮你回忆当时书上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大家迅速搭建一本书的框架,就是思维导图,但无论是哪种方法,它的本质是逼自己把输入的东西再输出,而输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我们真的理解吸收进来的信息,然后加上自己的想法进行输出,这在我看来就是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坦率地说,我认为,在书上涂抹标记不是一种损毁行为,而是爱。当然,你不应该在不属于你的书上做标记。借给你书的图书管理员(或者你的朋友)希望你保持书的整洁,你应该这样做。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在书上做标记颇有益处这番话是对的,你就得自己买书。现在,绝大部分世界上的好书都有再版,我们很容易买到,并且价格合理。一个人拥有书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花钱取得财产所有权,就像你花钱买衣服和家具一样。但是,这种购买行为仅是拥有书的前提。只有你将它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后,你才完全占有了它;同时,把你自己融入书中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书中写字。打个比方可能使这个观点更清楚。你买了一块牛排,把它从屠夫的冰箱里移到了你自己的(冰箱里)。但是,从最重要的意义上说,你并没有拥有这块牛排,除非你吃下它并将它吸收进你的血液之中。我的观点是,书的营养也必须应该被“吸收到血液”中,才能对你有所裨益。
做不做读书笔记完全取决于个人,这不是必要的。但是我平时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
每读一本书,我都会首先标注好书名、作者、出版社,和我开始读的时间和阅读结束的时间。
如果是读小说和故事性强的书,我会在本子上画出人物关系图,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补充。当一本书读完之后,书里每个角色的关系也就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了。
同时我还会摘抄出书里我认为好的句子,并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写出个人的感受。
我读和专业相关的书籍时会更加认真,我会先列好全书的大纲,然后结合专业知识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在笔记本上,最后再写出我自己总结的在这本书里学到的知识。
如果是读散文、杂文,那么我通常就只写一下优美的句子了。
一个本子如果只写字是很单调的,所以通常我会用一些贴纸来装饰自己的本子,有时也画一些简笔画,让本子的色彩更加丰富。
先写书名,日期,章节。我认为一篇读书笔记是少不了精彩句段和阅读感受的,所以我会在摘抄的每一句或每一段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心得和自己字到的写作方法,的然后在最后写上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按照自己的兴趣程度给文章评一个分数
时间充足的时侯做笔记。时间不够的时候以看书为主。。。。。。。。。。。。。。。。。。。。。。。。
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凌淋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