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是金庸第一次改写《天龙八部》了,从一九五五年开始,金庸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到一九七二年于《明报》刊载完《鹿鼎记》为止,这是最原始的版本,称之为旧版,不过,现在的读者读到的大多数是金庸以十年的时间重新修订的版本,常见的有「远景白皮版」、「远流黄皮版」、「远流花皮版」),也就是俗称的新版。
2000年左右,76岁的金庸再次对自己的15本书进行了修订,历时7年方才修订成功,这以版称之为世纪新修版。
旧版的内容年代已久,而且由于历时原因,大陆的读者基本上都是从新版开始接触金庸的,所以新修版的部分内容流露出来以后,网上毁誉参半,尤其是像天龙八部,内容结局都有了不少改动,其间因部分读者抗议声浪极大,金庸还曾打趣地说:「只要有六万人上街反对,我马上就不改了。」
那么金庸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自己名满天下的作品做如此大的变动和修改呢?
首先,金庸当年开始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的,在连载天龙八部时,金庸出国,就暂请倪匡代笔,不过倪匡很不喜欢阿紫这个角色,就下狠手把她的眼睛给写瞎了,好在金庸后来力挽狂澜,还是把阿紫给写复明了。这也成为天龙八部创作史上的一段趣话。而且,天龙八部的整体构思也偏离了金庸当初的拟定的大纲。旧版的天龙八部的前言中,金庸说:「这部小说将包括八个故事,每个故事为一部。但八个故事互相有联系,组成一个大故事。」由于与原先的腹稿有出入,在旧版改新版时,金庸将《天龙》大动手术,以求全书内容圆融贯通。
在新修版中,金庸又根据人物的基本性格对基本剧情进行了调整。神仙姐姐王语嫣最终还是回到了表哥慕容复身边,千年备胎段誉在抱得美人归之后也意识到自己对王语嫣恋恋不舍主要还是心魔作怪。萧峰原来似乎是个不通风情的粗豪汉子,在新修版中也为铁汉加入了不少柔情的场景。修改的变化很多,大家可以找找新修版的仔细研读。
其次,金庸的15部小说,隐隐然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江湖世界,和古龙的架空的武侠世界不同,金庸的江湖与历史的朝堂是一一对应的。一开始金庸也许并没有这样的规划,15部小说也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在后来的新版和新修版中,加入不少历史的背景,例如将对段誉的史料描写得更详细,述及段誉在大理国历史上的身分为宪宗宣仁帝,登基后年号「日新」,后改文治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在射雕三部曲中,也增添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史料,对原本背景模糊不清的也增添了历史的背景提示,如侠客行就发生在明朝中后期,笑傲江湖之后,连城诀,白马啸西风则是对应到了到了乾隆年间和清朝末年。当江湖和朝堂对应起来之后,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历史。
再后,金庸对自己小说中的各种武功也进行了梳理,从前到后,对于武功的变迁和传承有了明确的轨迹。例如金庸世界中的招牌掌法降龙十八掌,最早是出现在《射雕英雄传》(1957年)中,本来写的是由洪七公原创,在其后写的《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中又提到了这套掌法,特别是萧峰作为丐帮帮主,不会这样一套掌法太没面子了,所以降龙十八掌成了降龙二十八掌,经过乔峰和虚竹的改进定位降龙十八掌,乔峰死后由虚竹代传,成了丐帮帮主的标配,但是在传承中多有缺失,洪七公的原创也成了「一半得自师授,一半自行参悟出来」,到了倚天屠龙记中,降龙十八掌已经只剩12掌,再其后就失传不见了。
同样有传承的是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到了笑傲江湖中变成了“吸星大法”,修订版中说一半源自北冥神功,一半源自丁春秋的化功大法,但是在新修版中,吸星大法由于年代久远,北冥神功的部分心法失传,才导致内力反嗜这样的后遗症,而化功大法则成了丁春秋用毒药化去人功力的一种手法,与吸星大法再无关系。像这样的前后关联的修订还有不少,大家尽可细细搜寻,体验金庸武侠世界逐渐完整的的这样一个过程。
再有,金庸的新修版还加入了不少新潮的概念,比方说游坦之在旧版和新版中,练的都是易筋经,到了新修版里,改成了隐形药水写成的《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也就是瑜珈秘术,显然是受瑜伽大行其道的影响。王语嫣也一为了青春永驻,四处寻找驻容之术,和现代女性有的一拼。
总之,金庸多次修订,为的是将自己的作品更加经典化、圆融化、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金庸武侠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和美好。
当时金庸先生正值壮年,虽然是佛教的信徒,但他自己也未摒弃"贪嗔痴"三毒.毕竟年少轻狂,下笔随性,希望角色有一个好的归宿,留下些许疑点让读者深思.而人到暮年,忆往昔,发现曾经太过轻率.为了让情节更加合情合理,于是做了改动.曾有人说"金庸小说新修版严密性,哲理性不再是以往人们意识中粗俗的武侠小说,堪称文学作品".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人生如梦幻泡影.金庸正值十八岁的儿子因金庸与前妻朱枚的矛盾而跳楼自杀.书中人物位寻求解脱,金庸又何尝不是.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红颜弹指脑,刹那芳华""血海深仇,王霸雄图尽归尘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常在想段誉之于王语嫣并非爱,而是痴迷,他心之所在是石洞中的神仙姐姐,是"色相"是"意淫"."向来痴,从此醉"段誉倾尽一切只为王语嫣;"昔时因,今日意"段誊之乐并非王语嫣之乐,恰为王语嫣苦也."深井底,烂泥处"王语嫣看透了慕容复,知道在他心中时刻做着那个皇帝梦,心灰意冷,纵身一跳.也许是因为无奈,也许是在赌气"我爱的不爱我,就干脆嫁个爱我的."可这样的感情不会持久.繁华中见凉薄,因果中看人间.王语嫣的面具被一步步撕开,她来到石洞想修炼不老长春功.此时此刻,段誉想也只有这种印象能永葆青春了,可王语嫣把它摔了,段誉醒悟:"并不是王语嫣有什么魔力迷住了自己,而是心魔作祟."《天龙八部》描写的是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反映的思想众生皆苦,阴阳熔杂."塞上牛羊空许约"乔峰得不到阿朱;"酒罢问君三语"虚竹不愿为名利所缚;当然,段誉也得不到王语嫣.求而不得,得而不求,情之所在,孽上所在.金庸想明白了,不再苦苦挣扎于红尘,以此修改了《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长篇小说之一,广受读者欢迎,也被多次改编称影视版本,但是金庸曾在封笔以后对《天龙八部》进行了大量修改,令读者们纷纷不解。到底金庸为什么要改天龙八部?修改后的新版天龙八部结局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金庸为什么要把天龙八部给改动呢?新版《天龙八部》,段誉与王语嫣并未结成连理,且金庸经过七校,将段誉的老婆从八个减到三个;至于“降龙十八掌”,新版则改成“降龙二十八掌”。那么,新版天龙八部结局如何呢?旧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新版中她为表哥慕容复的无情而伤心,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而这根浮木就是段誉。后来,王语嫣沉迷于寻找“不老长春功”秘诀,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有了大转变。
在《天龙八部》原稿中,段誉娶了八个老婆(木婉清、钟灵、阿碧、晓蕾和梅、兰、竹、菊)。金庸在修订稿后,改为三个老婆,而王语嫣在离开段誉后,重新回到慕容复身边,阿碧也伴随在旁。这样的结局让很多网友无法接受,那么,金庸为什么要进行如此“逆天”的改写呢?
另一个重大情节的变动是“降龙十八掌”改成“降龙二十八掌”,现代流行的瑜珈术,也被融入小说情节。铁头人游坦之捡到萧峰身上掉下来的秘笈,旧版中叫《易筋经》,新版改成天竺国修士以隐形墨水写成的瑜珈术,叫做《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新修版和旧版肯定有些差距,基本上细节都有改动,天龙八部MS是改动最大的。这个消息是真的,前几年的事了,当时这确实也算是个比较轰动的新闻,新版的改动引起很多金迷的不满,那时候相关的讨论也有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新修版,毕竟,大师老了,有续貂之憾。不过,也许是我们都先入为主了?
王语嫣改嫁,个人觉得是好的改动,因为段誉和王语嫣最后的结合在原来的版本中让人觉得是生硬凑合在一起的,段誉和王语嫣本来就不是一种人,两人也没什么感情基础。
段誉喜欢王语嫣是因为在山洞里看到了漂亮的神仙姐姐,实际上段誉是喜欢的是逍遥派的“老妖精”,这个王语嫣似乎只是替代品,段誉在追求中尽管十分执着,但是王语嫣心里喜欢的却是慕容复,原版中当慕容复为了雄图大业抛弃女人,王语嫣就这么爱上段誉了,似乎有点急转直下的味道,让人觉得痕迹太重了,新版中让王语嫣追随慕容复而去,不但体现了王语嫣的痴情,也比较合情合理。
而更关键的是这么做符合整个小说的主旨,有关《天龙八部》的思想,有人说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不谋而合,有人说是组织了一个人间炼狱网,而在金庸专家陈墨看来就是一个佛家大寓言,把“痴嗔贪"三毒在三主角身上分别体现,最后主角们解脱了心理的羁绊,才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而段誉应该是破孽化痴的典型,在追求王语嫣的过程中痴念之毒覆盖全部身心,因而无法找到真实自我,摆脱痴念才能达到真正的大解脱,由此而言,作者让段誉警醒和萧峰、虚竹破除贪念和嗔念一样,实现小说主题的和谐,从而让整个小说在形式和思想上统一。
作者封笔,犹如大侠弃剑,静极思动也是改写部分作品的原因,再者就是,文学作品总是留有些微的瑕疵,博大如金庸,他的作品也无法避免。
另外,金庸改写原著,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无论写的怎样,各出版社还是会趋之若鹜。毕竟金庸还是武侠小说里绝对的宗师级人物。
天龙八部的很多。细节上的断层,确实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扫地僧的真实身份,鸠摩智为什么会小无相功,无崖子受伤后为什么没有求助与天山童姥或李秋水,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补充完善部分情节,是作者感觉到某个章节或段落有值得补充的价值,也是对自己以往岁月的回忆。
每个人都会有激情时代,功成名就也好,默默无闻也罢,当回想起曾经的往事,总会有一番感慨在心头。金庸这样封笔多年的大师正如晚年的张三丰一般,是无敌的,更是寂寞的。
也许他对作品的修改也是对曾经的又一次回忆,不管合理与否,笔力是否退步。金庸还是那个武侠小说领域里无敌又寂寞的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