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还是看得挺杂的,除了漫画,恐怖小说不看,其他的基本都看,历史,哲学,科幻小说,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古文都看,虽不精通,亦都有所涉猎。
刘慈欣的《三体》是我目前来说最喜欢的科幻小说啊,看完那天就迫不及待的推荐给我朋友,真的超级喜欢,讲的是宇宙中的三体文明因自身居住地不再适合居住而打算侵略地球,地球人类自救,但最终整个太阳系都还是被高纬度的文明消灭,变成二维世界,三体舰队和地球舰队流落太空。我尤其喜欢第二部,面壁者,罗辑,真真假假,反反复复,一直吸引着我,去猜测,去想象,去思考。外星文明也可能就真的存在,毕竟人类至今都未踏出太阳系,太阳系之外还有银河系,银河系之外还有那么宽广的宇宙。
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也让我特别难忘,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白夜行》,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青梅竹马,自小相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桐原亮司会是杀死自己父亲的凶手,记得当时看完心情很复杂,对雪穗来说,亮司就是她的太阳吧,因为有他在,她的生活才不至于一片黑暗,才能把黑夜过成白天。对于两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隐瞒,欺骗,逃避,杀人,犯法,都只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已。
同样是东野圭吾的作品,《湖畔》《沉睡的人鱼之家》《解忧杂货铺》,都让人难忘,他的书,并不单单只让我想解开谜底,更让人读完之后深思,思考人性的善与恶,思考何为生,何为死。
《湖畔》开篇是由一具尸体引出的,死者是俊介的情人,几家人包庇,抛尸,销毁证据,不过都是为了掩盖真凶。因为升学,因为前途,不管大人和小孩都变得扭曲,大人们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无辜,因为她们自己都能为了一个入学名额出卖自己,社会已然疯狂到这种地步,人性又怎么能得到保证。东野写这样的故事,不也正在批判这日益功利的社会吗?
《沉睡的人鱼之家》用一个植物人一样的孩子,来追问我们何为生,何为死,若脑死就意味着人已经死亡,那么明明心脏还在跳动,我拿刀捅向她,让她心脏不再跳动,我算是杀人吗?如果算,不是已经说了脑死等于死亡吗?若不算,那么这个孩子就应该是活人,为什么不能继续接受治疗。
还有很多其他书也让我难忘,例如《明朝那些事》《罪行》《岛》《巴别塔之犬》等等,看过许多书,虽然并不一定都记得,但我知道,它们都融化在我的骨血里,藏在我的气质里,继续阅读,与君共勉!
我看过的书其实不多,处理课本里学的,加上杂志的话,我估计也就是看了3000本那样子吧。
早年看过的书,大抵已经忘却,现在回想起来,只有那么几本印象特别深刻,一本是《呐喊》,一本是《西厢记》,一本是《第七天》,还有一本是《欧也妮·葛朗台》。
这四本印象深刻的书,《西厢记》是我经常在被的回答里提到的,《呐喊》中的一些篇章,我也经常提,至于《第七天》,我还特意在一个回答中专门写了,所以今天写写《欧也妮·葛朗台》吧。
最初看《欧也妮·葛朗台》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我翻了几页,全都是在描述索漠城的一草一木,感觉好枯燥啊,于是就把书丢掉了,不再看了。再次出现这种感觉时是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好在我读《呼兰河传》时人在南宁,呼兰仿佛变成了那个遥远的温馨的故乡,所以我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再后来实在是无书可读,当时又没有手机,不能每天愉快地刷刷刷,于是我只好把这本刚开了头就丢开的《欧也妮·葛朗台》再捡起来。
在读《欧也妮·葛朗台》前,我对这本书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课本上的节选,对于老葛朗台那句“到那边给我报账”印象深刻。
等到我认真地读起《欧也妮·葛朗台》时,我才知道,葛朗台也不仅仅是那个吝啬鬼形象,他很会经营,非常有经济头脑,能成索漠城首付,靠的可不仅仅是贪婪和吝啬,还有智慧。
但我仍旧不喜欢老葛朗台的形象,我不讨厌吝啬,我也不讨厌贪心,但我讨厌绝情。老葛朗台对自己的妻子、女儿、侄子都过于绝情,似乎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比金钱更重要的。
不过相比老葛朗台,我更讨厌葛朗台的堂弟。他似乎也是喜欢他的这个堂姐的,他这个堂姐那么爱他,但在他眼里,他堂姐就是个贫穷的村姑,他完全看不到他堂姐善良和内心的富有,他为了远不及他堂姐十分之一的金钱,背叛了曾经的盟誓。
我们在嘲笑他的时候,又何尝不为老葛朗台眼光毒辣而拍案叫绝,又何尝不为葛朗台的悲剧而扼腕叹息。
葛朗台周围的人,除了大个子拿侬,又有谁不是为了葛朗台的财富而跟葛朗台周旋?你们这些给葛朗台送钱的人,以为有了那么多钱的葛朗台真的快乐吗?其实她要的是爱情,是自由,不是一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子,她也不想到那边后向父亲报账,她不想做一个跟她父亲、堂弟一般的人,虽然她和他们一样,身体里都流着葛朗台家族的血。
我也不想成为我父辈那样的人。
到目前为止应该也看了几百本书了吧,虽然依旧是一个道理你都懂依旧过不好的人,但是我觉得书籍对于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毕竟我觉得是书在我最需要汲取养分和外界的知识的时候,帮助我去完成我的任务,也是书带给我许许多多个兴奋的夜晚。因为我这个人比较人格分裂,白天特别的亢奋,所以看不进去书,但是晚上就很平静,就可以坐下来好好的读一读书。
所以目前为止,我要盘点一下我觉得让我比较难忘又比较好看的书吧,首先我来讲国内的,首推《红楼梦》,相信肯定很多人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这本巨著一直闪耀在我们的心中,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反正我觉得是个读过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本书吧。然后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余华这个作家的书,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推荐的是《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然后我还喜欢王小波。一个有趣的有灵魂的作家,我特别喜欢的书他的《黄金时代》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有人会觉得王小波这个人写的东西太黄了,但是我觉得人性如此,现实如此,没什么不好的。然后还要写一个作家,刘震云,相信大家看过那个《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吧,就是他写的,但是我觉得《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是更加的好和精彩的,应该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长篇小说。最后我在中国作家推荐一位,那就是钱钟书先生,他写的《围城》,至今都被人称赞,我觉得写的特别的棒,因为我看了通宵才读完的,那种感觉你懂的,让人觉得仿佛度过了一个世纪。
接下来我推荐一些外国的书,最近我在看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我还没看完,但是我很喜欢里面的情节,接错的两个时空在转换的,我想起曾经他也写过一本《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这本书,感觉是一样的设置,就是相互连接又相互分割,你从头到尾可以读,从末尾读到头也同样可以。所以我觉得十分的难忘吧。另外我很喜欢毛姆的小说,因为毛姆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作家,我最喜欢他的《月亮与六便士》,也是他最出名的书。别的话再推荐一本世界名著吧,《战争与和平》,著名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很喜欢他的文笔。
以上就是我觉得比较难忘的书,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吧~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很爱看书,但是由于那个时候图书资源的匮乏,基本上都没有看什么书,也是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一直以来,我看的书都比较杂,有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各类的书籍。迄今为止,看过之后很难忘的书是余华的《活着》
这本小说曾经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等题材,每一个版本都有自己想要着力表现的悲哀点,但不论是何种影视剧,都在最后给了读者一丝慰藉。而小说结局则毫不留情,留下的就只有一个老牛和一个老人。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的的最开始也是一位老人和一头牛的故事,这头牛有着很多的名字,可以是家珍、可以是有庆、可以是凤霞、可以是二喜,更可以是福贵。一头牛的不同名字道出了一个老人的一生。
这位老人名叫福贵,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是游手好闲的阔少爷。因为富裕的家境,娶了镇上米商的漂亮女儿—家珍,但正是这个美丽的小姐陪伴他走过了生命的绝大部分的旅程。
这本小说不单单是描述了阔少爷和富小姐历经苦难的爱情,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描写一个老人的人生经历,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看待活着这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
福贵的一生并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但人生却历经大起大落。由于自己的败家行径,气死了父亲;但也正是父亲的死使他开始正视生活本身;当他开始好好生活的时候,又遭遇了战争,无缘得见母亲的最后一面,母亲的死使他懂得了家庭和家人的意义;开始为给家人提供美好未来而斗争,但生活却一直未曾善待福贵,他又接连失去儿子有庆和女儿凤霞,饱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本以为生活会越来越好,外孙苦根能健康成长,可最后终究还是失去了。这一次次喜悦与死亡的反差让人极为诧异又接受。
他的一生使我开始思考生活本身,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状态。我们所能做的绝不是像它妥协,而是要做生活的朋友,相互扶持着走完属于自己的旅程。
我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苦情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曾经被人关在笼子里跟狗厮打,结果被狗咬的毁了容。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现在想想都让人觉得心疼。
我记得我最难以忘记的书,是一本叫做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书,让我对童话世界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