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一个后世重新构架的希腊化世界。
2、亚历山大征服之后,巴尔干南部城邦文化得到了最大的扩张,蛮族没文化,以先接触到的文化为自己的文化,这个极其常见,举个例子,蒙古人扩张后,经历了几个文化变革,接触到伊斯兰,就伊斯兰化,接触到藏传,就藏传化,最后定都在北京的蒙古政权开始汉化,你并不能说藏传佛教,才是中国和印度的佛教正宗是吧。
3、重新构架后的希腊文化圈,文明也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希腊文化的源头在克里特,而后在安纳托利亚西部的那些小岛上,主要以米利都较为知名,然后就构建出了一个叫做爱奥尼亚的文化圈,这一点就和现在说的西方化一样,不论你美英法德俄意西差别有多大,都叫西方化,当然了,这么说也不算大错,咱都是地球化。
4、所谓的希腊文化中心,存在以下几个,巴尔干本土的科林斯底比斯雅典斯巴达等,其中以雅典的三杰最为著名,亚里士多德相当于亚历山大的帝师;然后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米利都等群岛,里面杰出人才极多,不一一叙述,也没这能力叙述;再然后是西西里的叙拉古,刷出过阿基米德这样的人才;最后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座城市在贡献希腊文明方面和雅典一样关键,古希腊的数学,地图,新柏拉图主义,阿里乌斯主义基督教等等都和这座城市分不开关系。
5、希腊文明是存在的,也是重新构建的,诞生在古典文明的中心是希腊文明的幸运,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技术--莎草纸,只有在文明可以被记载传承的时候,它才对后世有价值,莎草纸自古埃及发明到中世纪长期被使用,长达3000年历史,留下了大量的,也是少量的珍贵文物,托起了地中海文明。
主要是因为在古希腊历史大多数都是被雅典人,或者使用雅典亚提克方言的作者记载下来的。
为什么是雅典人,而不是其他地区的人呢?我们首先,先要搞清楚的是地缘语言区别。希腊世界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希腊语里也有不同的方言,一个方言里各城邦还有不同的说法。简单的来说,伯罗奔尼撒地区与巴尔干西部,南意大利,西西里地区的希腊邦民是说多利克方言(Doric)为主(包括斯巴达,科林斯,叙拉古等)。多利克方言语法简单朴素,但发音粗糙,鉴赏性较低,主要被用作于上述地区的交流用途。作为多利克语族中,在历史上最为出挑的“军队城邦”斯巴达,其根本就没有书写传统,所有的法律都是要求被邦民背诵记忆,所以没有历史学家的诞生土壤。
而正处希腊亚提卡半岛地区的邦民(主要是雅典人),说的是亚提克方言,亚提克(Attic)方言语法繁复,辞藻华丽,文学鉴赏性较高,因此非常适用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戏剧,诗歌,历史等)。古典希腊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大多是由这种文体写就。雅典人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酒神节(Dionysia),其重要的项目之一便是戏剧竞争大赛。剧作家们要拿出他们精心准备的作品与同行们一较长短,其文学竞技水平,是古典希腊世界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雅典人的文风鼎盛,可见一斑。即使到了希腊化时代,在亚历山大推行了“希腊普通话”——库捏(Koine)希腊文后,许多文化精英依然习惯采用亚提克希腊文来书写他们的文学作品,雅典城邦的影响因此经久不衰,历久常新。
现代的古典学家要想对古典时代发生的一切进行书面研究,其入手的文学材料,是避不开雅典人的文学著作的。这是一个文学已经形成体系的城邦,从其文字记载的片段中,现代古典学者才能够对古典时期的希腊进行大规模的复原,拼接出一副完整的希腊面貌。从这个角度上说,雅典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希腊。重视不重视,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他,现代人们对古希腊的印象,将会出现大量的信息空缺与模糊,拼图就拼不完整了。
最后,关于中世纪学者对于雅典文学的学习。首先,在同一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很难与雅典文学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竞争。中世纪的文字史料,大部分都被储存在修道院中,论规模数量,自然是流传广泛的雅典文学被收集下来的概率更大。此外,文学鉴赏本身就是个人主观因素很高的一项活动,胃口也因人而异,个人觉得还是很难进行概念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