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匹战马果然是由三个人控制。所以当战马出现的时候,旁边是控制的演员。马良的《爸爸的时光机》座谈会,每个人偶也是由三个演员控制的。那时候我好奇上台演出也是这样安排么,果然也是这样安排的。那些老弱病残的战马就由一个演员控制,总共有四匹战马每个战马由三个战马控制。但是其中两匹也是老弱病残,拖着大炮,马上就倒下了,作为过客短暂出现就消失了。图片中黑色的战马Tomoson和红色的战马Joey才是主角。舞台上方无规则的幕布作为渲染场景的存在。当Albert骑马在湖边奔驰时;当战马越过铁丝网的时候;当士兵冲锋陷阵时:舞台没有如此大的范围可以表现,就依靠投影展现。舞台效果我觉得算很不错。我看过大场景制作的也就国家大剧院和保利剧院吧。相比歌剧,这个剧烟雾、灯光、影响效果更佳刺激人。巨大的枪鸣,炮弹的声音,在歌剧那种温文尔雅的巨作中没见到。也可能是因为好多剧坐在实在太后面了。看剧真是一笔大投入。当 德国的一个长官质疑他的曾经的勤务兵,为什么你关心马甚于关心人,你没看到那些战友们都牺牲了么。那时我也觉得勤务兵表现得有点夸张,他关心战马的代价就 是不能更好帮助战友。在那种境况下,你要么选择和战友站在一起投入战争,但是那样会造成巨大牺牲;或者你坚持你的原则,厌恶战争,规避战争,但这样你就让 你的战友牺牲,自己逃避一样。问题不是简单的厌恶战争就不投入战争的问题。结果果然很俗套呢,Albert和Joey在医院见到了彼此。当士兵准备开枪杀死Joey的时候,没有了子弹。此时,Albert又开始吹奏它的口哨,Joey听到了主人的呼唤,一跃而起,他们终于相认。
翻译依然是最大问题。比如开场是一个拍卖会,是一群英国农民在拍卖牲口,但是翻译的词汇组织,生生把这场戏变成了一次中国大学的招新会!然后有些演员的表演拿腔作调的过火了,比如演Arthur的演员,都把对白念出京剧韵了,还有一身的亮相动作,整个是李玉和的形象,这就太让观众出戏了。这么大一个制作,花了不少钱和心血,宣传似乎也铺天盖地,票价也不贵(280可以坐到第一排侧面,可以和演员和“马”近距离体验),但是上座率只有三分之一,可能还不到!可见宣传方向有问题,有很大问题。其实这部戏带给中国戏剧界的,应该是理念上的更新:制作演出的目的何在。可惜,看了很多通稿宣传,都在宣扬技术,技术,似乎有了技术,创作和制作就都可以跟着提高了。殊不知,技术是为了创意服务的,创意都搞不好,技术再高也是白给。实际上这个制作,是一个“外交项目”,所以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没有特别用心去做。很遗憾,浪费了这么好一个原作和机会。
每匹战马果然是由三个人控制。所以当战马出现的时候,旁边是控制的演员。马良的《爸爸的时光机》座谈会,每个人偶也是由三个演员控制的。那时候我好奇上台演出也是这样安排么,果然也是这样安排的。那些老弱病残的战马就由一个演员控制,总共有四匹战马每个战马由三个战马控制。但是其中两匹也是老弱病残,拖着大炮,马上就倒下了,作为过客短暂出现就消失了。图片中黑色的战马Tomoson和红色的战马Joey才是主角。舞台上方无规则的幕布作为渲染场景的存在。当Albert骑马在湖边奔驰时;当战马越过铁丝网的时候;当士兵冲锋陷阵时:舞台没有如此大的范围可以表现,就依靠投影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