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习俗,是由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再经时代的熏陶而构成。而家训就是规范这个家庭成员行为准则的法典,并由家庭时代流传构成家法。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家风更像是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而家训就是一个人行走的根骨,所以足可见两者的重要性,虽然中国现代已经很少有家风和家训的传承,但是我相信从古代大家中也能够学习到一二,下面我就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让我们珍惜粮食和生活的重要性,一碗粥,一碗饭,都来之不易,半根丝,半根线拿来也很艰难。这不就是让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吗?不随意糟蹋东西,不要忘本的思想。
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而且更简单易懂,每个家庭都有说不完的难处,而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就能够解决一切。可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多么重要,不论面对什么都应该有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解决一切困难。不仅古时候是这样,现代更是这样。
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这句话是说我们不该以自己的能力地位和知识去看别人,对别人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能,为人皆可用。是啊,我们现代更是这样,每一个职位都有存在的意义,每个岗位都是伟大的,扫地的清洁工人,维护城市安全的警察,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每一个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这些家风家训虽简单但朴实有深意,希望我们都能多多精读多读思考。
我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小的教育都是从为人上来的。以前分为寒族和士族。普通的家庭里面都是在私塾里面上学学习,但是大家族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族学,拥有自身的特色。
我国古代是封建帝制的大环境下面,各地家族盘更错节,都有相互的联系,这些大家族里面都是出过有名之人的家庭,向比较而言古代的家族和家风有着借鉴意义。
修建族学,首先古代的家风家训可以让族内更加和谐。以前都是一个大家族,而且都是三妻四妾,子女众多,在这样开枝散叶的情况下留下来的血脉也很多。
这个就和古代的分封制相同,你家族的人口不断增多,但是拥有的资源依旧只有这么一部分,于是就会产生嫡庶之分,有的血脉离得比较远。
然后家中产生了一些变故,他们的子女的教育得不到满足,这样就体现出族学的重要性了,族学里面同意宗族的孩子都可以在里面学习,而且组长对成绩优异者有特殊的照顾,这样也能帮助整个族内和谐氛围的营造。
亲邻里,在许多的大家族里面都有着一条祖训,要求家族的人不要自高自大,谦虚低调能够和凌厉之间和谐相处,现在处理不好领里关系的非常多,有的还因此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现如今的六尺巷就是最好的例子,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就是一种气度,同时呢也有利于凌厉关系的协调。
在我自己家的族谱上面就有很长的篇幅专门讲了家训,要求赵氏子孙要团结邻里,孝敬父母。
古代遗留下来的并不果实,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
在古代有很多家风家训,到现代就是一些常见的俗语或者成语,而且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食不言寝不语
先来说食不言,放在古代吃饭不能说话可能是因为礼仪问题,可是放在现代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吃饭说话可能会导致食物卡住气管。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气管是被瓣膜关闭的,这样食物就不会进入气管。如果我们边吃饭边说话,气管就会打开。所以很多人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呛咳。其次,吃饭的时候说话很容易把空气和食物混合进入胃,这样很容易胃膨胀,从而装不下其他的食物。最后,吃饭的的时候说话很容易导致食物咀嚼不够充分,大块的食物直接进入胃,长期这样可能会导致胃病。
我们再来说说寝不语,这个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我们要睡觉的时候肯定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我们睡觉的时候说话肯定很难入睡。
二、孟母三迁
关于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是耳熟能详的,孟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终于搬到一个适合孟子的家。要是没有孟母这么不辞辛苦的搬家,估计也没用孟子这个文学大家。确实,经过很多专家的验证,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环境里,这个人估计也会变得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充满和平气息的环境里,那这个人不会变得多暴力。
所以古代的家训也是对我们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的。
家风对一个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普通家庭可以借鉴以前名人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