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而我们在这个环境之下很难不受到影响,尤其是某些语言其实差异并不是很大的时候。我身边就是有这么一群戏精小伙吧,他们热衷于去扮演各种地区的人,闲着没事儿,装北京人,台湾人,天津人,东北人等等。
不过说到模仿台湾话,我不禁就想起来了,网上那个模仿台湾女生讲话的男孩子,简直是火爆全网了。至于说为什么他模仿台湾女孩子讲话就能火到这种程度,我想大概是有两个原因吧。第一是他真的模仿的蛮像的,不光是一些特有的词语,比如说机车,酱紫之类,包括语调,我现在一想到他讲陈志豪我就觉得超级想笑,因为真的十分是那个味道,当然大家觉得他最像的就是模仿女孩子站在摄像机前面,一边看着镜头一边讲,哎呀,不要拍啦,人家刘海好乱的这种的话。注明另外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娱乐性很强。作为一个稍微有点眯眯眼,然后刘海短短的,长得说不上帅的男孩子,却去用最娇柔造作的感觉去模仿台湾女孩子,这个反差真的是很大,所以大家看到都会觉得十分搞笑吧。网上不少人评论说,不仅觉得像还觉得很有毒,根本就停不下来,看起来笑得要抽过去了。
在来说我身边模仿台湾话的小伙伴,毕竟我们这一代的人其实看过不少港台的电视剧,令大家比较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终极一班,海派甜心,和原来是美男之类的吧。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电视剧,主角大多是讲台湾话,就算是很少出现一些台湾特有的词,但是从腔调上来讲,总是跟普通话不太沾边的。因此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确实对台湾话有一个很强的接触,所以就模仿上来讲,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困难。而突然身边的小伙伴开始模仿台湾腔的时候,大概就是台湾媒体讲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之类的话的时候。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的那个小伙伴声情并茂地对我们演讲,吼,人家来自湾湾哈,其实跟你们在一起我很不开心,因为我听说你们都不吃茶叶蛋诶。为什么不吃茶叶蛋呢?明明茶叶蛋那么好的东西,是不是因为吃不起哈?那你说你们是买不起茶叶还是买不起蛋,还是两者都买不起哈?把我们给逗得笑的不行。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反讽式的自嘲。在我身边它的出现或许是跟新闻之类的有关,就好像他突然上了热搜,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大家在生活中讨论起这个事情,或者是讲起这个事情,开玩笑似的用一种台湾调来讲,模仿台湾的媒体或者是群众之类的。
模仿台湾腔跟模仿东北话,或者是模仿老北京的腔调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突然触碰到相关话题的时候采取的一种极具娱乐性的说法。
这个我必须回答一波,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我的死党就特别喜欢学台湾腔。
他是个男生,其实我一直觉得台湾腔有点娘,嗲声嗲气的感觉,所以当然也觉得他有点娘,给里给气的。
而且他不是光学台湾腔,还要加上那种手势动作什么的。
我觉得他学的还真的蛮像的。就算他不学的时候,也觉得他在学台湾腔。可能是讲多了,已经改不过来了吧。
还记得他说的一些话,比如说丢垃圾,他不说丢垃圾。人家说丢勒色,还有说国产的笔记本儿不好的时候,人家不直接说不好,人家说国产的笔记本,你真是机车。(机车这个词我不太清楚,应该是指不好的意思吧。)
等我上大学的时候,等我有几个玩的好的女同学也特别喜欢学台湾腔。也是差不多的感觉,我是四川人,平时交流都是讲四川话,你说这四川话跟台湾话一比起来老觉得很别扭。
就有一种东北大老爷们跟南方的小妹妹一样的感觉。
我有问过我高中的死党为什么要学台湾腔,他说是觉得好玩,又觉得台湾话挺好听的,所以就故意学,然后学着学着就学上瘾了,也习惯了,就一直这么学了。
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共同点。
第一是他们说台湾腔的时候都特别喜欢用手势,一边说一边比划。
第二是他们学台湾腔的时候,会用力的显的矫揉造作,就是说话的语气,可能是觉得好玩吧。
反正就是越作越好,感觉越作学的越像,我觉得这就是他们学台湾腔的精髓。(当然他们也是学着玩的啦)
有,喜欢装逼的人,包括故意对不会英文的中国人说英文,对不熟悉北京话的人说自己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腔。故意没什么不好,听的人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开口说话的人,自信的人不需要依靠腔调来装逼,说的不舒服,也是他自己遭罪。就是广东的朋友,喜欢说台湾话,只因为他去台湾玩了一回,觉得高逼格,然后我很不想打击他,我是福建闽南地区的,我们的口音跟台湾口音块差不多,结果他学台湾话,我只想一巴掌打死他,不会就别装逼,我看的听得都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