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啊,但是感觉有点腻啊。
现在发一些互动话题或情感类的微博大佬们会向网友征集或自己总结了一些最动听的情话,“你好啊,李银河”常在榜列。这话出自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信的集问《爱你就像爱生命》。
目前王小波的书只从头到尾看完的只有两本,一本是杂文集,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本小说叫《黄金时代》。我是先看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再看的《黄金时代》,当初之所以会买那本杂文集,就是被他的书名给吸引了,外加当时我的外号就是猪,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但是买回来后发现书的纸质太差,就随便翻了翻,就丢在一边了,好久都没看。有一天闲着没事随手拿起了一旁的那本杂文集,哇~~~太好看了!好有意思哦,文笔诙谐幽默风趣,特别喜欢看他嘲讽生活的样子。
后来就去百度了他的相关资料,发现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叫《黄金时代》,于是趁热打铁找来来看了,真的很好看,竟然把黑暗的文革写得这么清新自然好诗意。看完真的觉得很满足,于是又想再看第三本,想看看他是怎么写情书的,于是就看了《爱你就像爱生命》,但是。。。。。。我看了开头一点点,我就看不下去了。。。。。。实在太肉麻。
虽然只看了一点点,但我还去查找了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我发现,他们的感情真的很纯粹,当时王小波只是工厂里爱写字的工人,而李银河却是个博士,但他们还是相爱了。李银河可以用自己的奖学金支持王小波进行文学创作不受干扰,光是这两点,就给了当下给爱情明码标价的人两记响亮的耳光。
也许会有人因为李银河新的爱情而质疑她和王小波的感情并没有书里描写的那么炙热。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两码事,作为看客的我们常常喜欢用苛刻的目光要求当事人,如果你那么爱他,怎么可能会喜欢上别人?但生活总要过下去啊,有些人既然不在了,就应该重新开始面对新的生活,为什么要抓着别人的过去不放?他们的爱情过去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真挚,所以才会有人念念不忘。
我他们的爱情是精神主义的,普通人很难做到。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吧。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说:两个人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灵魂上的融洽。我觉得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一定就是属于第二种。
据我所知了解,王小波是一个不太爱进商店的人,他很少去给李银河买一些礼物,甚至几乎没有送过李银河玫瑰。但是乎,李银河并没有那么在意这些,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那种方式几乎是灵魂的碰撞与交织,王波称作为“倾心之谈”。
我是从《爱你就像爱生命》认识到王小波与李银河的。那是的我感觉那才是真正的灵魂的交流,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不会被污染也不会被打乱,不会被替代也不会被遗忘。 似乎一切青春的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那里面的爱情,仿佛就是我们放弃生命所要追求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在里面,让我看清楚了我对爱情所有的模样。我该怎样爱你?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便永远相思。我想,他们做出了所有爱情的典范,是真正的真正的爱情。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变是那一句告白:“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有一千八百种坏毛病。他真的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我觉得这一句话成功的诠释了,王小波到底有多爱李银河!哪怕自己全身一无是处,爱你,就是我存在的唯一资本。
“无论我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他们的爱情是美的,是所有爱人应该学习的。他们走过的路程是艰辛的,幸好,他们的结局是美好的。
我认为李银河并没不真懂王小波,他们的爱情也带有一定的粉饰成分。王小波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难以忍受任何专制、极权、独裁以及体制对个人的控制和压抑,可以说他是反思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集体主义问题最为彻底的人之一。
但李银河却不是这样,这些年她的一些言论表明她思想中还是有不少集体主义的毒害,而这种毒害是王小波所不能忍受的。那么为什么从他们情书看他们当年很相爱呢?我觉得除了荷尔蒙的原因之外,可能跟李银河当时思想并未形成或者完全没法与王相抗衡有关系,她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王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