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什么传统的习俗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个人想着,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应该都和家人在一起吧?团团圆圆的,哪有人跑来跑去的呀!这倒不是说娘家就不是你的家了,你嫁到了夫家,这种日子肯定和夫家的人在一起啊!
初二的时候不是都会回门吗?如果你大年初一回娘家了,那你大年初二在回夫家?我相信没有一个夫家能接受这样的!
我们村里也有的人是找了上门的女婿,人家也是大年初一住在这里,然后初二夫妻二人一起回去的。我们中国的习俗应该都是这样的,不管你是男是女,一般看你结婚“主要”是在哪一边,就待在哪一边的。
其实你想回娘家也可以的,不过我估计你公婆不会同意。
据说,大年初一初一回娘家也是有忌讳的,有人说初一回娘家对娘家不好,寓意娘家会被吃穷。虽然是无稽之谈,我们新新时代的年轻人是不信这些的,但是老人家相信啊!你要是回去了,估计你妈跟你婆婆心里都有怪怪的吧!
还有,像我们这里,大年初一要忙的事情可多了,你压根没时间或者空间回去。大年三十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忙一天,要杀鸡杀鸭整理猪头猪尾什么的,到了凌晨十二点的时候要拜天公,桌上的三牲、果品、蜜饯特别特别多,光准备这些,呵呵~你还想回娘家??你有空睡觉都是奢望了好吗?
拜完了要放鞭炮什么的,然后烧香烧钱什么的,这些都是要搞到很晚的,没有凌晨两三点你压根没空睡觉。
那白天你还有力气回去吗?你光睡觉去了,也没空回去啊!
因为大年初一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通常来讲,是一家人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必须和你的丈夫孩子们一起待在婆家,这样才算是一家团圆。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般的出嫁女也都是待在婆家的,因为出嫁从夫,嫁给了别人,你就不再是自己家的人了,就已经是丈夫家的人了,女生外向,女孩子长大了嫁给别人那就是别人家的人,是姓别的姓了。在古代,嫁给人的女子甚至没有自己的姓氏,只能跟随夫姓,通常别人称呼她的时候也不会称呼她的名字,只会称呼她夫家的姓氏。比如某某妇人将被成为马氏、刘氏、张氏、然而她出嫁以前并不姓马、刘、张,这些姓氏只是她们夫家的姓。当然这是一种陋习,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也代表着古代的女性完全没有自我,没有自主选择权。
她们只能被动的选择跟随自己的丈夫,并且自己的一切也都将属于丈夫,也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能被动的接受夫家和丈夫给自己的一切,这当然是非常不对的。所以我们中国后来逐渐取缔了这种称呼方式,尤其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放女性自由。所有女性才得以恢复自己真正的姓氏,才能被用自己的名字称呼着。
这当然是对女性尊重的表现,不过不是结局,它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越来越尊重女性,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高,直到最后能和男性完全平齐,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
古人比较迷信所以说这样不吉利效果才好,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古代的女人嫁到婆家后一般都是主管缝衣做饭的日常生活,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个很艰苦的活路,就拿衣服来说,一年之中妇女先要纺线,织布,然后在年前缝衣,这些活是全手工完成,就这一项此时妇女就是家里的顶门主。
一旦夫妻发生矛盾,此时一走了之,杀伤力可能大到这个家立即瘫痪,严重影响到安定团结,所以有了这个限制妇女将无处可去,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