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烟壶是纯粹根据其质地的优劣作为贵贱的依据,做工的粗细无关紧要。“翡翠”二字,从羽,原来是鸟的名字,雄鸟羽毛的颜色是红色的,雌鸟羽毛的颜色是绿色的。翡翠的颜色像这种鸟一样,其名字由此而来。现在的人合起来称翡翠,其实红色的为翡,绿色的为翠。一物而兼备二色,才能称“翡翠”。如果只有绿色而没有红色的,只能称“翠”,不可以叫“翡翠”。数十年前,翡与翠同样贵重,一件物品上翡、翠都具备的更加精妙。
但现在却只看重翠不看重翡,甚至有把翡作为瑕疵的趋势。假如有一件物品全为翠绿色,价值万元。如果上面有一点翡色,则仅值八千元,这是因为把翡作为瑕疵而使它不贵重。翠色青绿,局部色较深。烟壶近似椭圆形,上部略宽,小口,细颈,表面光素无纹。鼻烟壶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圆类型为主,后期的作品形状多变化。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材质的多样化,动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数量增多。翡翠鼻烟壶的优劣多以材质本身判断,其纹饰、造型一般都较简练。鼻烟壶小口,短颈,广肩,扁圆腹,凹底。带粉红色碧玺盖。壶体色泽通身翠绿,质地莹润,配以浅浮雕山石芝兰,刀法圆润,生机盎然,宛如一幅生动的花卉图,具有浓郁的清代工艺风格。
清雕花翡翠烟壶,此展品为清代文物。口径1.81厘米,底径最大处1.8厘米,通高6.4厘米。鼻烟壶小口,短颈,广肩,扁圆腹,凹底。带粉红色碧玺盖。壶体色泽通身翠绿,质地莹润,配以浅浮雕山石芝兰,刀法圆润,生机盎然,宛如一幅生动的花卉图,具有浓郁的清代工艺风格。现收藏于烟台市博物馆。一稀世珍宝,原系烟台籍的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爱国志士王懿荣所有,据说是慈禧太后所赐。1900年6月,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王懿荣在锡拉胡同11号自家院内投井殉国,次子王崇烈赴京料理后事。他深知雕花翡翠鼻烟壶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便带回家中收藏。
1919年王崇烈去世,他的家人将鼻烟壶放在王崇烈手中陪葬。“文化大革命”中,王氏墓地被毁,众多随葬品被在场群众当成“四旧”砸毁。
鼻烟壶体型较小,携带方便,而清代皇室制作的一些具有西方风情的鼻烟壶在西方藏家心目中具有很高认可度。鼻烟壶成为与瓷器、青铜器并列的海外中国文物收藏三大类型之一。
鼻烟壶虽然小巧玲珑,但造型多种多样,除了扁圆形外,还有圆形、筒形、四方形、多棱形等。吉祥造型有象征福禄的葫芦形;代表喜庆的灯笼形;象征瓜瓞绵长的南瓜形;象征高雅洁净的玉兰花形等;还有蝉、象、龟、狮、鱼、鸡、灵芝、茄子、钟、蜡烛、荷花、人物等吉祥形状。中国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时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来到中国,使吸鼻烟渐成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