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二姓结为婚姻,一般要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彩,就是男方的父亲先派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同意后,就派使者送定亲礼品,正式求婚。纳彩结束后,使者立即询问女方父母的名字,女子本身的名字,排行和出生年月,回男方占卜吉凶,就是问名。
问名结束后,男方占卜得到吉兆,使者就重新到女方家里,婚姻正式确立下来,这就是纳吉。纳吉结束后,男方向女方送彩礼,无论贫富,彩礼是不可少的,这叫纳征。
来自网络
送完彩礼后,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里选定结婚日期,其实男方在占卜时就已经确立了。
“请期”只是谦辞,表示尊重女方的意见。“迎亲”就是新婿亲自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又新郎亲自到女方家接新娘,也有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的。
来自网络
小编自己是苗族,当地习俗是媒人带着男方到女方家,觉得合适后,就会二次上门提亲,女方也对男生满意,就会按照规矩请比较亲的几个人“女士”陪同,前往男方家,名曰“看人户”,也就是看男方家境如何。
“看人户”,男方家也要有所表示的。满意后,就是“取同意”,也就是订婚了。接着就是找人看日期,准备结婚,当然,中间男生还要多次去女方家,因为彩礼也是分几次给的,每次要求都不一样。
如果女方反悔,从“看人户”开始,所有收到的红包,男方来的礼品都要折成钱还回去的。
来自网络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有不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婚姻大事都是热热闹闹的。
你家乡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欢迎分享
说到婚礼习俗,我就想到了我和老公当初结婚的时候,经历的一些习俗趣事。
我们家乡结婚的时候,都要请全村的人来喝喜酒。每个人必须请到位,可以不用每家的人都来,但是每户都要有个代表到场。
办婚礼的头一天,就要叫村里面的妇女到场,帮忙洗菜洗碗,打打下手。男的就负责炒菜配菜,大家分工合作,把酒席办好。
到结婚当天吉时到了的时候,新郎就要挑着一个猪头在村里面走一圈,然后走到家里接上新娘,在一起到村里的祠堂,等待拜堂。
拜堂的时候,祠堂中间放着一个大水盆,用来装钱的。每个亲戚都要有个代表到场,而且要准备一张毛毯。
在拜堂以后,亲戚们一个一个上来轮流着和新郎新娘说些祝福的话。
然后把钱丢向大盆,丢得越多就证明交情越深。再把毛毯往新郎身上缠。
等到所有的亲戚都过一遍,基本上盆就装满了钱,新郎身上也缠着厚厚的毛毯。钱和毛毯越多就意味着祝福的人多,婚姻就越美满。
这个过程结束了以后就把新娘送入洞房,然后朋友们就可以闹洞房了。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像我们家乡婚礼就有许多习俗。
结婚前几天就会宴请乡亲们吃饭。每次遇到结婚必是村里面的大事,都会提前好多天准备,这其中就少不了街坊邻居的帮忙,所以为了感谢他们的帮忙,作为主家就会提前宴请乡亲们,一是为了感谢他们的帮助,二是为了让他们沾沾喜气。
结婚当天男方去接亲的时候走的路线和接完亲回去的路线不能是一样的,必须要选择不同的路线,而且基本上在到男方家门口时,就要下车走,一起接受乡亲们的祝福。
结婚当天女方邀请的宾客去男方家参加的人数必须是偶数,不能是单数。这个事情,我也问过奶奶,奶奶给的解释是好事成双,不能落单。
结婚当天需要有一个小男孩在新郎新娘的床上坐着。我们家乡通常的叫法是“压炕头”,大人们都说这是为了讨个吉利,希望新婚夫妇可以早生贵子。
结婚第二天女方的家人要去男方把女儿接回来,然后回来不一会男方再把女方接回家……
这些习俗虽说有的看似无厘头,但是每一种习俗都是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