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必须掌握的四大艺术修养。为什么琴居首位?
琴原来指的是中国古老的乐器——瑶琴,相传伏羲、神农作琴瑟,拟先天之音,达教化之效。
琴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音乐素养。在古代,音乐教养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必备的素质之一。琴棋书画的排序,琴在第一位,其实反映出古人认为一个人的音乐教养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古人对于音乐这么推崇呢?
因为中国一直是礼乐之邦,历代君王都以礼乐治国。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
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在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
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尤其是音乐,有时候比礼俗文化更具有影响力。因为音乐无国界,它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直指内心灵魂。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听到了美好的音乐都可以被鼓舞,被教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于人的身心灵各方面都能起到特别好的作用:
1、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
2、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纾解忧郁苦闷的心情,甚至音乐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
3、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适当的音乐刺激对脑部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4、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尤其是古典乐曲,对右脑的训练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音乐可以帮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经传导速率、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
所以,在快速紧张的现代生活下,聆听并学习一些音乐,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音乐,不仅有益于身心,并且可以修身养性,陶冶志趣情操。
(图源网络)
我们一直讲究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养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自我反省认识来达到身心愉悦,身心完美的境界。而琴棋书画则是最简单的修身养性方式。
从这四字中也可以看出,琴排在最前面,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琴是一种有关音乐的修养,相对于棋书画,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即使你语言不同,但对于音乐还是可以找到共鸣的。所以音乐让你可以更好的与人交流,而琴不正是学习,接受,领悟音乐的媒介吗?
其次琴是真的特别的培养人的气质,一次一次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的尝试,否定,质疑,坚持,你会发现不断的练习会使你更加的淡然,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一分淡然不正是最好的礼物。最后其实琴是一件享受品,是一件奢侈品,风雨过后的彩虹是多么的绚烂,多次的练习失败后的成功是多么的喜悦,一首优美的音乐荡涤了多少疲惫的灵敏。
所以琴排在首位,不是偶然。是历史经验的积淀,是明智之举。
琴,发出的是声音,瞬间即逝。我们能够感觉到琴声的方圆、厚薄、虚实、浓淡等等,但我看不到。只不过,我们虽然看不到琴声的“形”,可是,优美动听的琴声却可以感染我们一生一世。这无形,当然也就胜于有形啦。
从古老的哲学思想上看,琴棋书画这么排列有其合理性,并非纯属念得顺口。




